2014年以來,以連云港市食用菌有限公司為平臺,對純白金菇生產試驗的年度主要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試驗和系統總結。針菇年度高產栽培技術對大規模生產具有系統性指導意義。
金針菇又名構菌、冬菇、樸菇、毛柄金錢菌等,在真菌分類中,隸屬于無隔擔子菌亞綱、傘菌目、金錢菌屬,質地脆嫩,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含有較高的維生素、蛋白質、多種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尤其是賴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特別豐富,能促進記憶、開發智力,特別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和智力發育,因此又有“增智菇”、“智力菇”之稱。以前,我國栽培的金針菇品種比較單一,且主要是黃色金針菇,純白金針菇是近幾年才從日本引進,因其商品性好,口感味道俱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純白金針菇屬低溫結實性菌類,自然栽培受季節性影響,出菇時間受到很大限制,且只可收獲1季,效益較低。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實現四季不間斷供應,灌南縣大力引進食用菌企業,建設標準化菇房,人工環境條件下實現周年生產。2014年以來,以連云港可為食用菌有限公司為平臺,從菌種篩選、基質預處理、栽培瓶制作、高壓滅菌、凈化室接種、菌絲培養、育菇管理、采收包裝等生產環節進行試驗研究,系統總結出純白金針菇周年高產栽培技術。
1栽培原料準備
1.1木屑在金針菇栽培過程中,木屑僅起填充劑、保水劑、調整孔隙度的作用。購進的雜木屑要過篩去除樹皮等雜質,保證木屑顆粒大小相近,否則易刺破袋壁,造成污染。過篩后的木屑一定要經過長時間的堆積、淋水、發酵后才能使用,堆積時間越長越好。通過淋水、微生物的降解,木屑顆粒變得容易吸水,提高持水性能。1.2麩皮麩皮作為氮源被廣泛應用。麩皮要保證新鮮、無霉變,最好直接向當地面粉廠訂購,粗蛋白含量應在11%以上,盡量保證麩皮質量的穩定,避免因為質量問題導致金針菇產量和品質的下降。1.3玉米芯玉米芯既是很好的碳源又是氮源,廠家一般直接選購玉米芯顆粒,顆粒大小保持在0.1~0.8cm之間,顆粒過大不利于吸濕。在拌料之前要徹底預濕4h,為防止玉米芯顆粒預濕后酸化,添加1%的石灰提高堿度,減少酸化發臭。1.4玉米粉玉米粉是玉米粒經過粉碎機粉碎后的產物,作為增產劑使用,要求越細越好,能夠均勻地分布在培養基內,被菌絲直接利用。由于儲存過程中容易氧化變質,所以玉米粉不宜長時間儲存。有條件的廠家可以選購玉米粒自行粉碎,第2d直接使用。選購散裝玉米粉時,應選淡黃色、無酸霉味的玉米粉。1.5輔料石膏、輕質碳酸鈣、過磷酸鈣、石灰等,根據當地水質和生產工藝適量添加。
2栽培瓶制作
2.1配方配方1:木屑35%、麩皮33%、玉米芯25%、玉米粉5%、石膏1%、輕質碳酸鈣1%、pH自然、含水量62%~63%。配方2:玉米芯35%、麩皮35%、木屑25%、玉米粉3%、輕質碳酸鈣1%、石灰1%、pH自然、含水量62%~63%。2.2拌料按照配方比例量取各種原材料,倒入攪拌機攪拌10~15min,讓各組分充分混合均勻,再一邊加水一邊繼續攪拌20~30min。若采用3級攪拌機,每一級攪拌10min。攪拌完檢測含水量,控制在62%~63%。2.3裝瓶生產上,金針菇多采用規格為容量1100ml的塑料瓶作為栽培容器,使用裝瓶機裝料裝料,每個栽培瓶裝填含水量為62%~63%的培養基濕料750~850g(視培養料顆粒度大小而定)。裝料完畢后,用裝瓶機自帶的五頭打孔器自動打孔,孔徑為1cm。最后用壓蓋機蓋好瓶蓋,完成裝瓶工序。
3滅菌、冷卻和接種
3.1滅菌、冷卻通常采用高壓滅菌工藝,在溫度121~123℃、壓力1.4kg/cm2下滅菌1~2h,滅菌后待壓力降至0.8kg/cm2以下時打開放氣閥,待壓力指示針降為零后拉出,進入冷卻室內降溫冷卻。3.2接種待料溫冷卻至25℃以下時,選用生活力旺盛、健壯、無雜菌污染的菌種,在發酵罐內壓力0.03~0.05Mpa時用液體接種機接種,每瓶接入菌種20ml,每罐可接種1萬個栽培瓶,并余留8%~10%菌種作為菌種母液備用,依次循環,可以持續6~12個月后再徹底清洗發酵罐。
4培養
4.1菌絲培養純白金針菇工廠化瓶式栽培養菌階段,保持室溫18~20℃、空氣相對濕度65%~70%、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2500ppm、避光條件下靜止培養,第6、12d檢查污染情況,及時挑除污染菌瓶集中處理。正常情況下,接種后11~14d菌絲可伸入培養基20~25mm,22~24d菌絲已吃透培養料,培養料變成白色,菌絲發透。4.2搔菌與催蕾管理純白金針菇瓶式栽培發菌結束要立即進行搔菌,利用搔菌機挖掉老菌種塊,促使子實體從培養基表面同步發生。搔菌時,根據生產需要和設備,可以平搔、刮搔和氣搔,目前生產上以平搔為主,優勢是出菇早、朵數多、整齊度高。搔菌結束后,每瓶料面補純凈水10~15ml(視養菌期間培養料水分散失多少而定),并把瓶子搬到低溫催蕾室靜止24h后排掉,保持溫度12~14℃、空氣相對濕度95%以上、二氧化碳濃度低于2500ppm、每天200lx連續光照1h條件,一般搔菌后第5d菌絲開始扭結,第7~8d現蕾。4.3均育和抑制一般搔菌后第9~12d,利用6~8℃低溫和3000~4500ppm二氧化碳濃度促使原基(幼蕾)均勻發育。均育結束后,當菌柄長1cm、菌蓋直徑約1.5mm時,即搔菌后第13~20d開始進行光抑制和風抑制管理,保持溫度3~5℃、空氣相對濕度90%~95%、二氧化碳濃度3500~5000ppm、每天200lx光照2~3h條件。需要注意的是,光抑制以多次短時間照射為宜,光源選用白熾燈管或LED燈帶;風抑制是在菌柄長至2cm左右開始吹風,風速20cm/s,每天吹2~3h,持續2~3d。
5出菇管理
抑制結束后下架,此時菇體從瓶口長出1~2cm,套上塑料包菇片(或紙筒),并移至發育室,保持溫度4~6℃、空氣相對濕度85%~90%、二氧化碳濃度6000~8000ppm、每天200lx光照0.5~1h條件促使菇體快速生長。
6采收與包裝
當菌柄長至13~14cm、整叢菇整齊、菌蓋直徑0.5~1cm左右且邊緣內卷時,一般在搔菌后第25~27d開始采收。采收后置于塑料周轉筐內,運至包裝間,溫度控制在12~13℃,切去菇根。將塑料包裝薄膜套在專用包裝模具內,置入切根去雜的金針菇稱重裝袋,采用機械半抽真空封口,再裝入聚苯乙烯泡沫箱內,不封箱口,置于2~3℃冷藏室內待售。
7小結
純白金針菇工廠化栽培主要利用工業技術控制溫、濕、光、氣等環境要素,使金針菇菌絲體和子實體在最適的人工環境中生長,雜菌污染率低,生產周期短,從而實現周年化高產栽培。工廠化、集約化、規;苣晟a是金針菇發展的必由之路。金針菇瓶式栽培時,從母種制作到2級液體原種培養完成約需21~26d,從接種到鮮菇采收結束約50~53d,平均每瓶采收商品菇450g以上,經濟效益極為可觀。
參考文獻:
[1]黃毅.食用菌工廠化栽培實踐[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2]袁瑞奇.金針菇精準高效栽培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5.
閱讀期刊:農產品質量與安全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雙月刊)創刊于2003年,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辦刊宗旨是全力服務于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業,竭誠為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農產品的消費與貿易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主要讀者對象為與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質量標準和檢驗檢測有關的各級行政管理、科研教學、檢驗監測、技術推廣、生產企業等部門的相關人員。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