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豬肉價格飛漲,全國范圍內的生豬價格已創下歷史新高,規劃化養豬場的建設也是如火如荼。但是,規模化養豬繁榮的背后,也存在很多問題。疾病防控是目前規;i場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和重點難題,本文主要分析了規模化豬場疾病多發的原因、論述了規;i場幾種常見疾病及其臨床特征,并提出要在規模化豬場疾病發生的第一時間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另外,本文重點論述了規模化豬場疾病防控的策略和具體措施。
關鍵詞:規;i場,疾病,原因,臨床特征,策略
前言
當前,規;i場發展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疾病防控問題,據統計,在我國,已發生的豬病已多達83種,而這其中,傳染病39種,占了近47%;寄生蟲病16種,占19%;內科病15種,占18%;外科病13種,占16%。這些疾病的發生嚴重影響了規;i場的經濟效益,因此,我們必須找出規;i場疾病發生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要想實現規;i場的疾病防控是需要注意多方面的因素的,本文做了一一闡述。
一、規模化豬場疾病多發的原因分析
(一)規;i場建好后就即刻進豬。
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也是欠考慮的。因為現在規模化豬場的建設多是水泥墻體和水泥地面,而水泥是需要一定的凝固時間的,如果凝固時間不夠,墻體和地面會產生堿性氣體,把豬群放進這種環境下飼養,豬蹄容易被腐蝕,會造成豬群的豬蹄裂,使得豬出現行走遲緩、左右搖晃等問題。同時,規;i場的地面過滑或粗糙都會造成豬群疾病,前者會讓豬站立不穩,出現劈腿,而后者則會讓豬在長期間的站立后出現關節腫脹等疾病。
(二)規;i場沒有專門的獸醫人員,不能保證豬群防疫工作的正常進行。
規;B豬廠經營中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豬群疾病,如果沒有專門的獸醫人員對豬群進行定期的健康檢查,那么會大大增加豬群疾病的發病率。同時,規;呢i場容易發生大規模的流行性疾病和瘟疫,這種疾病如果不在第一時間進行控制,將會蔓延到整個豬群,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三)規;i場用藥方面存在誤區。
在日常養殖中濫用抗生素。很多養殖戶由于缺乏用藥經驗,覺得抗生素可以消滅豬的潛在病菌,因此在日常養殖中經常對豬使用抗生素,以為這樣就可以預防豬群疾病的發生。這種做法是極不科學的,豬是養大的,不是治大的。長期大劑量的提高生抗生素使用,表面效果肯定是好的,然而后續危害極大。
(四)規;B殖中采用封閉式的飼養方法。
部分養殖戶采用的是封閉式養豬法,不注意豬圈的采光,使得陽光不能進入豬舍,要知道陽光具有殺菌,促進豬群生長代謝的租用,它可以提高豬群的免疫力。而采用封閉式飼養,不利于產生非特異性免疫力,會使得豬群的機體適應性降低。
二、規;i場的幾種常見疾病及臨床特征
(一)仔豬的易發病,諸如水腫病、黃白痢病等。
一是仔豬水腫病。這種病一般在仔豬斷奶后第二周時發生。水腫病的臨床特征主要為:震顫、呼吸困難、比較慵懶不愿意運動、時不時發抖。臉部、眼瞼、頸部、頭部會出現水腫跡象。出現這種癥狀不及時治療,仔豬會在幾小時或幾天后死亡。
二是仔豬黃白痢病。黃痢一般多發于1-3日齡白豬。黃痢的臨床特征為:發病仔豬腸道膨脹,糞便多呈黃色漿狀。白痢多發于10-30日齡的仔豬。白痢的臨床特征為:糞便呈白色或灰白色漿狀、糊狀,而且帶有腥臭味。
(二)豬鏈球菌。此病分為急性、慢性兩種。急性豬鏈球菌的表現為,豬的角弓反張,原地轉圈,或者突然栽倒在地上。且四肢不時劃動,呈游泳狀。而慢性豬鏈球菌則表現為:仔豬關節腫脹。此病會導致哺乳仔豬下痢和孕豬流產等。
(三)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此病的臨床特征為:豬開始厭食,不愿意吃飼料,而且有嘔吐癥狀,同時糞便較稀,呈水樣。一般情況下,在主感染這種疾病會很快發生脫水死亡,而已經斷奶的小豬和母豬染上此病的死亡率很低。
(五)豬蛔蟲病。這是由豬蛔蟲寄生于豬小腸引起的一種線蟲病,在世界范圍內都很流行,在規模化養豬場的發病更為常見。此病的臨床特征為:豬慢慢消瘦,而且毛粗而亂,而且會發生堵塞,導致豬出現腸破裂而死亡。仔豬有了這種病會出現發育停滯現象,甚至引發死亡。
三、規;i場疾病發生時的處理措施
(一)要密切觀察豬群變化,一旦發現一例得病豬,要及時關注整個豬群的變化,并要及時做記錄,便于處理。
(二)要對發病豬進行檢疫,可以采取臨床檢查、病理變化、流行病學及實驗室檢測等措施來確定病豬的疾病類型。這樣有助于查明發病豬的病因,便于及時對癥下藥。
(三)要對發生流行性疾病的豬進行隔離、淘汰或者捕殺,避免疾病擴散,同時要對病豬的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要對發病區進行隔離,封鎖。
(四)要采取合理的免疫工作,要定期地對豬群進行免疫接種。
(五)要采用飼料飲水加藥對癥治療的方法或者藥物防治,這樣可以防止豬群的激發感染。當然,沒有飲水加藥的條件時,可采用濕拌料的方法,比如可以在飼料中加入水溶抗生素等。
四、規模化豬場疾病防控的策略
(一)要凈化可凈化的疾病,比如豬瘟、偽狂犬等疾病。
具體的凈化流程是:安全有效的疫苗+科學的符合場情的免疫計劃+健全的檢測策略+強有力的淘汰措施=良好控制凈化效果。
另外,還需注意的是:豬瘟、偽狂犬疫苗合格性保護性均較好,豬瘟檢測抗原PCR,偽狂犬檢測鑒別抗體,能夠很容易地區分陽性帶毒豬,陽性帶毒豬一律淘汰,經過1-3年的免疫檢測淘汰工作,能夠有地凈化根除豬瘟、偽狂犬。在豬瘟、偽狂犬陰性場再控制其他疾病就容易多了。
(二)控制可控制的疾病,比如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圓環病毒等疾病。
一是對細菌性疾病的控制。要采取科學的藥物保健,通過藥敏實驗選擇高敏感低殘留的藥物進行治療,做到規范合理用藥。在用藥成本高,情況嚴重藥物效果不理想時,用本場分離菌株研制針對性自家疫苗或商品苗,進行接種,并重視環境的清潔衛生,選用安全高效的消毒劑,搞好日常消毒工作。
二是對病毒性疾病的控制。如圓環病毒,要使用商品疫苗或自家苗,并采用適量的對腎臟影響較小的藥物控制繼發感染。
(三)對常規方法難以控制的疾病如藍耳病可以采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先針對易控制的環節,做好豬瘟、偽狂犬等病毒性疾病的防疫凈化,然后消除幫兇,讓藍耳病孤軍作戰的能力大大降低,這樣它的危害性就會減弱。
五、規;i場疾病的防控措施
(一)采用全進全出,小單元飼養的方法。
一是可以打斷群內豬只疾病循環,避免交叉感染,并有效的將病源微生物控制在一定的群體范圍內。
二是每棟豬全出后移走可移走的物品,徹底清潔洗消毒空圈干燥一周以上。對產房最后幾窩產仔的母豬可提前3-4天使用氯前列烯醇類同期產仔,縮短每棟產房前后產仔間隔時間,便于全進全出及管理。
三是對小單元刺癢發主要是針對7日齡的母豬,另外,不是一只母豬產的仔豬不能混養。
(二)采用分點式飼養的方法。
不同階段豬所含病源微生物不一樣,免疫力也不相同,近距離極可能導致病源微生物相互傳播,因此將母豬、保育豬、肥育豬、殘次隔離區分為四個點進行分點式飼養可保證不同階段病源微生物相對穩定的郊果。
(三)采用分胎次飼養方法。
豬群不正常特別是頭胎豬不穩定時,可考慮將頭胎豬與其他胎次豬分開產仔飼養,因頭胎豬可能與其他胎次豬病原譜差異較大,容易相互感染。這種方式可以起到臨時作用。需注意的是不利于頭胎豬繼承免疫,因此建議頭胎豬不穩定時采用,豬群正常時可不需分胎次飼養。
(四)要創造良好的飼養環境,并加強飼養管理。
讓豬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生長,可以增強其抵抗力。包括:1、溫度的調節,至適宜溫度,特別注意天氣驟變時溫差過大,通過通風、濕簾、遮陽風、保溫燈等調節。2、清潔度,要保證豬舍內的衛生狀況,及時進行清潔。3、干燥度,干燥比干凈更重要,一般病源微生物在干燥環境條件下難以生長。4、密度,盡可能減少積聚密度,采用的散養的方式,可以降低相關感染的機率。5、通風度,通風度往往比溫度更重要,減少病源微生物,減少有害氣體,降低濕度,改善豬舍的空氣質量。6、飼養營養:新鮮、平衡、無霉變、全價、適合不同生理階段營養需要。重點:原料及成品管理,霉菌毒素控制。仔豬吃足初乳。7、飲水,要提供新鮮、干凈、充足的無污染的飲水,要進行飲水消毒,保證水源的無污染。8、應激,要創造舒適環境,減少各自應激因素,有些不可避免但要減少和合理補救,避免健康平衡被打破。
(五)要注意規模化養豬免疫的科學性。
采用科學免疫的目的是為了激發機體產生對這些傳染病的抵抗力,使易感豬轉化為不易感豬。疫苗不能根除豬體內的病原,但可以有效阻止未感染豬的感染,通過免疫及其他工作未感染豬比例越來越大群體越來越干凈?茖W免疫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明確免疫種類。每一種疫苗都有很強的針對性,要選擇適合的免疫種類,同時還要分清必打疫苗、可打可不打的疫苗。
二是對疫苗的的選擇。疫苗類型符合要求,生產廠家技術雄厚、產品市場反應良好、有正規批文號、生產工藝優良、管理規范、本場試驗效果良好、性價比適當、符合場情。不隨意更換。
三是要控制疫苗質量。對于大批量采購的疫苗,要檢測其合格性,運輸保存要妥當。
四是要保證免疫程序的科學性。具體的程序要因時、因地、因病加以調整,根據監測抗體水平與疾病流行情況等制定。
五是疫苗接種的操作要規范。做好免疫前準備工作、要嚴格執行免疫接種時要求、免疫接種后要求。
結語:規;i場的疾病防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有效降低豬群的發病率,可以預防一些流行性疾病的蔓延,可以降低規模化豬場的養殖風險,對保證規模化豬場的經濟效益有著顯著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長保;宋義長;郭京民;周春明;白云峰;蒙長虹;;規;i場的管理和疾病的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獸醫;2007年10期
[2]梅陽光;覃日銳;;柳江縣規模化豬場豬疫病流行調查與綜合防控[J];中國畜禽種業;2011年05期
[3]曹廣芝;趙波濤;趙鴻璋;;規;i場豬病流行趨勢及對策[J];中國豬業;2008年05期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