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日产精品_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网站_神马影院午夜我不卡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詢網提供中英文核心期刊目錄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錄查詢,英文論文發表期刊咨詢服務。
中文核心期刊咨詢網

農民保障論文農民工城市融入社會保障現狀

作者: shicong2017-06-07閱讀:文章來源:中文核心期刊咨詢網

  農民工能否融入城市生活,參與城市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其社會保障享有情況。這篇農業論文完善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僅能增強農民工在城市定居和生存能力,而且有助于促進農民工社會融入,增加其長期利益。《中國農民合作社》中國農村合作經濟管理學會會刊、全國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推薦讀物、全國農機合作社示范社推薦讀物、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推薦讀物。由《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收錄,“中國學術期刊忘了出版總庫”全文收錄。本刊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色,注重宣傳合作社的政策法規,普及合作社的基本知識,展示合作社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

中國農民合作社

  摘 要:農民工與城市本地市民之間最主要的差異集中在社會保障福利的獲得。社會保障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網”“穩定器”,農民工能否在流入地享有基本的社會保障福利待遇既是促進或阻礙其行為適應、心理認同、社區參與等社會融入維度的關鍵要素,也映射出社會資源再分配過程中,公平與公正原則的落實情況。其有無、待遇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影響農民工生活穩定性的加速或阻礙因素,影響農民工城市融入進程。基于此,將農民工與城市市民參加社會保障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分析目前農民工城市融入的社會保障現狀。

  關鍵詞:農民工;農民工城市融入;農民工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作為農民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在農民工流動過程幫助農民工抵御或規避各種風險。作為農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保障條件,社會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民工進入城市,影響農民工融入城市意愿及在城市定居的預期和生存能力。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包括社會保險制度、社會救助制度、社會福利制度。社會保險作為職業保障是農民工社會保障的主體;社會救助作為非職業保障,是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提供的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一項制度安排;而社會福利主要保障社會公眾最高水平的一項安排,在目前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中暫不予以考慮。盡管我國針對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改革從建立到擴展已經經歷了一段時間,在覆蓋范圍、待遇水平、保障項目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從總體上來看,仍存在參保比例低、退保率高、重復參保等問題,大部分農民工并未納入到城市社會保障體系內,影響農民工城市融入進程。本研究分別從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從中分析農民工社會保障對其融入城市的影響。

  一、養老保險

  農村外出勞動力,俗稱“農民工”,是目前研究關注的焦點,也是政府工作重視的群體。從2006年-2014年,農民工數量顯著增加,由2006年的21 271萬人增加至2014年的27 395萬人。而通過對農民工與城鎮就業人員的參保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發現,無論是農民工還是城鎮就業人員社會養老保險參加比例均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農民工參保人數由2006年的1 417萬人增加至2014年的5 472萬人,農民工參保比例由2006年6.66%上升到2014年的19.97%,提高了約13個百分點;城鎮就業人員數量在2006年至2014年間得到明顯增加,由2006年的28 310萬人增加至2014年的39 310萬人,城鎮參保人數也由2006年的14 131萬人增加至2014年的25 531萬人,城鎮就業人員參保比例由2006年的49.92%上升到2014年的64.94%,提高了約15個百分點。對比來看,農民工參保比例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城鎮就業人員參保比例增長速度,但從比例絕對值來看二者相差甚遠。

  由于我國養老保險統籌層次低,雖然大部分省份已實現省級統籌的標準,但也有部分省份仍然是市級統籌。養老保險統籌層次低影響農民工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加之“碎片化”的制度設計,農民工在跨區域和跨不同保險模式下流動,農民工辦理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時,因不同區域間、不同模式間的操作方法和要求不同,操作流程不統一,參保人員往返于戶籍地和轉入地之間,浪費財力和物力,F行養老保險制度的不穩定性、碎片化的養老保險模式等因素的影響,增加了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的不安全感和疑慮。這些疑慮和不安全感心理會影響到農民工社會融入程度。

  二、醫療保險

  雖然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比例較高,但仍然面臨著參保率低、退保率高的問題。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2014年間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數量、參保比例呈現上升的趨勢,但上升的幅度較小,2006年-2014年間,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數量由2006年的2 367萬人增加至2014年的5 229萬人,參保比例從2006年的11.13%上升到2014年的19.09%,提高了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城鎮就業人員參加醫療保險數量、參保比例也呈現上升趨勢,參保人數由2006年的11 580萬人增加至2014年的21 041萬人,參保比例由2006年的40.90%增加至2014年的53.53%,增加約13%。然而,從總體來看,與城鎮本地就業人員相比較,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的比例遠遠低于城鎮本地就業人員,增長幅度也遠遠低于城鎮本地就業人員增長幅度。

  三、失業保險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4年間,農民工參加失業保險的數量由751萬人增加至2014年的4 071萬人,參保比例也由2006年的3.53%上升至2014年的14.86%。可以發現,2006年農民工參加失業保險的比例最低。而在此期間,城鎮本地就業人員參保人數由2006年的10 139萬人增加至2014年的12 972萬人,但參保比例卻由2006年的35.81%下降至2014年的33.20%。對比發現,農民工參加失業保險比例呈緩慢上升趨勢而城鎮就業人員參加失業保險的比例卻呈現下降趨勢,這表明,農民工參加失業保險數量增加遠遠低于城鎮就業人員數量的增加,城鎮失業人員失業保險發展較緩慢。

  四、工傷保險

  農民工群體遭受工傷事故、意外傷害或職業病的概率較高,但與之形成極大反差的是其工傷參保率較低。近年來,政府在不同程度上加大對社會保險項目建設及完善力度,但與其他保險項目參保率相比較,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比例明顯低于其他保險項目。從表1中可以看出,2006-2014年全國就業人數從74 978萬人增加到77 253萬人,其中作為農民工集中就業的第二產業其從業人員從2006年的18 894.5萬人增加到2014年的23 099萬人,但參加工傷保險的比例卻很低,其中農民工為主體的農民工參保率占絕大多數。據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公布數據顯示,2012年末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人數為7 179萬人,2013年末參保人數為7 263萬人,比2012年增加84萬人,2014年末上升至7 362萬人,比2013年增加99萬人。2006年至2014年間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比例絕對數和相對比例均有所提高,然而仍有約3/4的農民工未參加工傷保險。同時,城鎮本地就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比例及人數較低,不到全部就業人員的1/3,是養老、醫療、失業中參保比例最低的險種,也是與農民工參保比例差距最小的險種。

  表1 2006-2014年農民工與城鎮就業人員的工傷保險情況統計

  年份農民工城鎮就業人員

  農民工人數(單位:萬人)參保人數(單位:萬人)參保比例(%)城鎮就業人員數量(單位:萬人)參保人數(單位:萬人)參保比例(%)

  200621 2712 53711.9328 3107 73127.31

  200721 9063 98018.1729 3508 19327.91

  200822 5424 94221.9230 2108 84529.28

  200922 9785 58724.3132 2889 30929.91

  201024 2236 30026.0131 1209 86130.54

  201125 2786 82827.0135 91410 86830.26

  201226 2617 17927.3437 10211 83131.89

  201326 8947 26327.0138 24012 65433.09

  201427 3957 36226.8739 31013 27733.78

  數據來源:1.城鎮就業人員數量及參保人數來源于歷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農民工數量及參保人數來源于:2006年、2007年數據由農民工調研報告公布的2004年農民工數量為2億左右,結合2008數據推測整理所得;2008-2013年農民工數量來源于歷年《農民工監測報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五、結語

  農民工與城市本地居民之間最主要的差異表現為社會保障福利和其他公共資源與服務的獲得。社會保障作為一項制度安排,其基本目標在于使人們因年老或遭受意外事故而暫時喪失勞動能力時保障其基本生活,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社會保障的獲得不僅意味著農民工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而且可以與市民享受基本的社會福利。

相關論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远县| 通辽市| 长岛县| 富蕴县| 山阳县| 同江市| 青海省| 徐闻县| 周口市| 百色市| 阆中市| 读书| 泽州县| 宜君县| 买车| 巨鹿县| 武山县| 永康市| 济源市| 宁国市| 共和县| 普定县| 正安县| 大洼县| 胶州市| 武穴市| 山丹县| 行唐县| 酉阳| 志丹县| 内乡县| 陆良县| 罗平县| 若羌县| 锦屏县| 清苑县| 远安县| 杨浦区| 赤水市| 烟台市| 板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