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認識到野生蔬菜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人們開始考慮如何開發利用野生蔬菜資源。本篇農業經濟論文探討野生蔬菜資源概況及利用現狀,分析山西省野菜資源開發利用價值,總結山西省野生蔬菜開發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山西省野生蔬菜開發利用的對策。《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于1957年,是由山西農業大學主管、主辦的學術性刊物。本刊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實事求是地反映涉農科學領域的研究性成果,為促進學術交流,推動科學技術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構建和諧社會而不斷奮斗。讀者對象為高等農業院校師生和國內有關科研機構的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
摘要:闡述了山西省野生蔬菜的資源概況和開發利用價值,指出在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如野生蔬菜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盲目性;野生蔬菜人工馴化栽培技術研究滯后;重采輕管,資源破壞嚴重;開發利用不足,缺乏精深加工等,并針對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如制定規劃,合理利用;加大栽培技術研究力度,提高產量和品質;宣傳野菜知識,防止誤采誤食;多渠道開發利用,加快資源向經濟開發轉化等。
關鍵詞:山西;野生;蔬菜;資源;開發;利用
由于野生蔬菜具有種類多、分布廣、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天然無公害的特點,又具有醫療保健功能,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需求量不斷增加,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山西省地處中國的中部,地域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野生蔬菜資源極為豐富[2]。為此,對山西省野生蔬菜資源進行了調查,并在查閱文獻資料基礎上進行了歸納總結,以期為山西省野生蔬菜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1野生蔬菜資源概況及利用現狀
1.1野生蔬菜資源概況
據統計,中國共有野生蔬菜213科1822種[3]。調查結果表明,山西省共有野生蔬菜239種,主要包括莖菜類、葉菜類、根菜類、花菜類、果菜類和菌類6大類,其中以莖菜類、葉菜類為主。全省各地均有分布,但多見于五臺山、太岳山、中條山、呂梁山、歷山等山區。不同種類的分布區域不同,整體趨勢為從南到北依次減少,其中大部分種類都沒有被人們開發利用。
1.2野生蔬菜資源利用現狀
目前,山西省人工栽培的野生蔬菜種類有:面條菜(米瓦罐)、地膚(掃帚苗)、蒲公英、薺菜、馬齒莧、紫蘇、馬蘭、蘆蒿、反枝莧、苦菜、茖蔥等。雖然有少量的野菜生產基地,但還沒有實現規模化種植。目前,主要以采集野生蔬菜為主,市場上有少量的交易,大多都是季節性蔬菜,如馬齒莧、苦菊、茵陳等。
2山西省野菜資源開發利用價值
2.1豐富種質資源庫
野生蔬菜種類繁多,營養豐富,而且大多具有較強的抗逆性,極大地豐富了種質資源庫。野生蔬菜可以作為雜交育種的親本材料,與親緣關系較近的蔬菜雜交、回交,為栽培蔬菜引進優良的抗逆及其他基因,通過借助基因工程等育種手段培育新的品種。
2.2調節生態系統,保護、美化環境
野生蔬菜的抗逆性和適應性較強,能夠在荒山、土壤貧瘠的地方很好地生長,同時具有保持水土、調節生態系統的作用。在生長過程中農藥、化肥的使用也較少,對環境的污染少,能起到環保作用。野生蔬菜及其花朵千姿百態、色彩繽紛,是綠化和美化環境的優良種類[4]。
2.3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野生蔬菜生存力強,進行人工栽培和反季節栽培需要的設施簡單,管理粗放,開發利用投資少,風險小,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同時,利用農村豐富的野生蔬菜資源,發展更多野生蔬菜的深加工企業,可以合理利用資源,同時可以解決農村人口就業問題,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張京社等[5-6]報道,露地野菜每年每667m2產量1500kg,收入5000元以上,保護地產量可達3500kg,年收入15000元以上。
3山西省野生蔬菜開發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3.1野生蔬菜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盲目性
山西省對野生蔬菜的研究較少;可供查閱的相關文獻、資料少,且沒有進行系統的整理;相關方面的研究人員也較少;另外,在農村,掌握野生蔬菜知識的人群也以老年人且以女性居多。所以對野生蔬菜的種類、分布、儲量以及營養價值、作用等認識不清,開發利用存在盲目性。
3.2野生蔬菜人工馴化栽培技術研究滯后
山西省的野生蔬菜開發起步較晚,在資源調查、開發利用和市場開發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較少,所以對野生蔬菜的營養成分、形態結構及生理活性物質等研究不夠,使許多蔬菜的安全性未能確定,許多珍稀的野生蔬菜得不到保護和馴化[7]。由于缺乏品種選育、雜交育種方面的研究,以及相關的栽培管理技術,導致部分品種失去了野生蔬菜的特點,也失去了原有的價值。
3.3重采輕管,資源破壞嚴重
由于采收方式不合理,采食種類單一,資源利用率低,而且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有些資源被大量采摘,使資源面臨滅絕。資源采集利用不均衡,既浪費資源,又破壞生態環境。例如近年來韓國、日本等國在山西大量采購茖蔥,連根挖起,致使茖蔥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由于其生長環境特殊、供應周期較短、季節性強、繁育能力差,過度的采挖等使茖蔥自然分布面積急劇減少。
3.4開發利用不足,缺乏精深加工
對野生蔬菜的開發利用,多數還停留在傳統的食用方法上(鮮食、腌制或做干制品)。野菜的一些加工制品種類少,加工水平低,缺乏市場競爭力。野菜精深加工的龍頭企業少,規模小,野菜資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經濟效益低。
4山西省野生蔬菜開發利用的對策
4.1制定規劃,合理利用
野生蔬菜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應該加以重點保護。因此在開發利用野生植物時,應制定野生蔬菜發展規劃,出臺合理可行的開發利用政策,嚴禁掠奪式采集,從而避免造成野生蔬菜資源的枯竭,實現野生蔬菜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4.2加大栽培技術研究力度,提高產量與品質
目前野生蔬菜的產量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開展人工栽培,提高產量和品質勢在必行。政府應該支持野生蔬菜的科技創新,增加對野生蔬菜科研和推廣的投入。在生產方面,應從人工繁殖和引種馴化上入手,為野菜的集約化、產業化提供技術支持,以補充天然生產的不足。在科研方面,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包括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加快良種選育,同時注重對野生蔬菜有毒成分的分析以及貯藏保鮮技術等的研究。
4.3宣傳野菜知識,防止誤采誤食
通過各方面的宣傳,人們對各種野生蔬菜的植物學特征、營養成分、采收、加工方法特別是野生蔬菜是否有毒問題有初步的了解,從而更合理恰當地采食野生蔬菜,減少資源浪費。
4.4多渠道開發利用,加快資源向經濟開發轉化
野生蔬菜除了具有食用價值外,大部分還有醫療保健作用,可以作為中藥材進行引種栽培馴化。在觀光休閑農業方面,可以開設野菜餐館、舉辦野菜文化展、農園采摘等。有些野菜還可以加工成食品添加劑、化妝品、紡織品、飲料、飼料、肥料等。拓寬野菜資源的開發利用渠道,使野生蔬菜產品更加多樣化、原質化、精品化、高檔化,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