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的碳氮比的比值不是越高越好,農業論文認為較高的碳氮比值反而會使得土壤中的氮元素活性大大降低,并使得土壤中的氮元素出現供應不足的情況發生,以至于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量不能給土壤提供足夠的養分。此外,若不添加有機肥,則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將較低,這會使得土壤的活性變差,對于土壤中的氮元素進行礦質化不利,因此,為了保證有機農業的長久發展,需要選擇合適的碳氮比。《中國土壤與肥料》雜志是農業部主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和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主辦的全國性專業科技期刊。1964年創刊,原名《耕作與肥料》,先后更名為《土肥與科學種田選編》、《土壤與科學種田》、《土壤肥料》,2006年第3期更名為《中國土壤與肥料》。歷任主編為高惠民、林葆、黃鴻翔。
摘要:本文對不同碳氮比的有機肥和有機農業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量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從而確定合適的碳氮比范圍。
關鍵字:碳氮比;有機肥;有機農業;土壤微生物量;影響
1前言
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中的化學性質的重要體現,也是土壤生物化學性質的關鍵成分,而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種類的變化是導致土壤中肥力出現變化的主要原因。土壤中的生態系統,若想發生有機物質和土壤養分的動力變化,則需要依靠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發生變化。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幫助土壤進行土壤中有機物質的分解,并幫助土壤生成一定的腐殖質[1]。對于調節土壤中的能量,進行土壤的養分循環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實現土壤中植物養分儲備的主要動力。有機農業是綠色環保的農業,拒絕使用化學肥料。此外,有機農業還注重植物養分的儲存和生成,對于改善土壤環境的肥料具有嚴格的要求。有機農業的發展的主要肥料來源是有機肥,同時在有機農業的發展中,對于有機肥料具有特殊的要求。若有機農業中使用有機肥的種類不同,土壤中受到有機肥料的影響也大不相同。有機肥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其中包含碳元素、氮元素、磷元素以及其他元素等,這些微量元素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釋放在土壤中,為土壤中植物的生長提供動力。而土壤中有機肥料影響土壤結構主要由有機肥料中的碳氮比來決定。當前,國際上很多研究人員都在研究有機肥以及無機肥中不同碳氮比在有機肥以及無機肥配比中的土壤的影響情況。因為有機農業中嚴禁使用化肥,所以之前的研究結果都不能為有機農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當前有機農業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在碳氮比的角度來分析的較少,而本文則是從不同碳氮逼得角度來分析有機肥對有機農業土壤中的微生物影響。在實驗的過程中,把不同碳氮比的有機肥料當作實驗中的變量,根據實際的發展需要,配成具有一定碳氮比的有機肥料[2]。同時,保持氮含量相同的情況下進行植被實驗。在實驗中要按照有機農業的生產標準來進行植被的管理,并在此過程中,對不同碳氮比的有機肥影響下的土壤中微生物的生物量的碳氮變化進行研究,最終達到探索有機肥中的碳氮比對微生物生物量影響的目的,最終給有機農業中的有機肥料的合理使用奠定基礎,實現有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實驗部分
2.1實驗中所使用的材料
實驗的地點選取在溫室內部進行,而實驗的土壤則選擇潮土作為實驗中的有機實驗田[3]。實驗前,對使用中的土壤進行理化性質的調查,其中土壤總的有機質含量在11.25g/kg,而土壤中的氮含量、磷含量、鉀含量分別是1.25g/kg、1.20g/kg、19g/kg,同時確定實驗中所使用的實驗品種為辣椒。對實驗中所有有機肥料進行有效成分的含量中,草炭的有機質、氮含量、磷含量、鉀含量分別是161.8g/kg、4.7g/kg、2.6g/kg、6.9g/kg;牛糞中的有機質、氮含量、磷含量、鉀含量分別為430g/kg、17.0g/kg、4.2g/kg、18.5g/kg;蚯蚓肥中的四種含量為334.9g/kg、16g/kg、2.6g/kg、8g/kg;而腐植酸則為736.6g/kg、54.2g/kg、3.8g/kg、15g/kg。
2.2實驗方法探究
實驗中的植被選擇盆栽的方式進行培養。實驗中根據不同種類的有機肥料,把實驗分為4組進行。其中T1植被使用草炭,T2植被選擇使用有機肥牛糞,T3植被選擇使用有機肥為兩種,分別是蚯蚓肥和腐植酸,這3組有機肥的碳氮比分別是20,15,10。第4組的T4不做加肥處理。試驗中的4組實驗植被需要按照有機農業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保證每組中進行6次的重復處理,排列需要按照隨機處理的排列方式進行。試驗中的盆中確定裝土值為5kg,而在均勻土壤之后加入氮肥進行有機肥的添加。確定實驗的開始日期,并將成長狀態相似的實驗植移栽到實驗所用的盆中,從移栽的那天開始,每隔半個月需要進行土壤的采樣,實驗持續2.5月,共采集土壤樣品的次數為5次[4]。當進行采集土壤樣品時,需要把新的土壤混合均勻之后,放入到低溫冰箱中進行冷藏,保持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等待檢查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量中的碳含量和氮含量。
2.3微生物測試方法
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量需要制定一定的測量方法。而土壤中的農化指標以及有機肥的成分指標的測定按照土壤農化分析來進行。實驗中的數據統計選用EXCEL并輔助SPPSS來進行。
3結果與討論
3.1對生物量碳的影響
碳的含量是反應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量的一項較為重要的指標,是本實驗研究的主要對象。根據實驗的結果,3組添加有機肥的實驗對象中的土壤里面的碳含量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增加,而其中T1中的碳氮比為20:1的樣品的碳增加量較其他組別的實驗樣品顯著,并在實驗開始后的1個月后達到最高點。其中的碳含量為使用無肥處理土壤中的碳含量的2倍。而T2和T3中的碳氮含量的差別不是很大,在實驗開始后的45d時,碳含量達到最高水平。可以發現,土壤中的碳氮比與土壤中的碳含量成正比關系,且隨著碳氮比的不斷下降,土壤中的碳含量也逐漸降低。
3.2對生物量氮的影響
土壤中的氮含量和土壤中的碳含量同樣重要,其是調節土壤中生物量的主要參考因素,對于土壤中的氮元素的調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土壤中氮含量的核心來源。經過實驗結果分析,T2組中的氮含量為最高值,其碳氮比為15:1。依次降低的氮含量為T3與T1,而T1,T2,T3中的氮含量均高于T4組中的無肥料處理的氮含量。由此可以發現,土壤中的氮含量受到土壤中的碳含量影響較大[5]。綜合分析可以發現,土壤中無論是氮含量還是碳含量,其增長趨勢都是相同的,均表現出上升的狀態。3.3不同組分的有機肥料對生物量碳氮比產生的影響通常,把土壤中的生物量碳氮比當作橫量土壤的生產供應能力的重要指標。根據實驗中的結果,加入了有機肥之后,土壤中的碳氮比有所降低,其中比值為15:1中的碳氮比最小,其次為10:1,最后為20:1,而沒有經過無機肥料處理的土壤中的碳氮比的含量最高。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作物在逐漸生長,而經過處理的土壤中的碳氮比均有下降。
4結論與分析
以上實驗分析了不同碳氮比的有機肥料對于有機農業中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的影響,經過實驗得出,在氮含量相等的情況下,當土壤中所使用的有機肥中的碳氮比所有增加時,土壤中的有機碳的量逐漸提高,此時,土壤中的生物量碳也逐漸增多,二者成正比關系。生物量碳是土壤中生物群里多少的一項關鍵性指標,但是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量碳不宜過高,若過高,則微生物的數量則較大,這時微生物會同土壤中的作物出現競爭關系,所以,為了使得作業可以保持充分的影響,我們可以科學的增加土壤中的生物量。實驗中可以發現,土壤中的微生物中碳氮比有較大的聯系,其中T2和T3中的土壤具有較高的氮含量,這是因為土壤中的氮肥具有阻止土壤中的氮元素隨著植被生長而消失的作用,是土壤中氮元素的來源庫。其次,土壤中的生物生物量的碳氮比是土壤進行氮元素供應的能力表現,當其比值的大小和氮元素的生物有效性成反比關系,比值較大時,生物有效性降低,而比值較小時,生物有效性升高。在試驗中的2組和3組的土壤氮元素具有較高的生物有效性,在提高氮元素的利用率上具有較大的優勢。在有機農業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機肥料,而合適的碳氮比對于有機肥料的施加效果至關重要,因此,需要選擇合適碳氮比的有機肥料,以便減少氮元素的損失,提高有機肥料的使用效率的同時,達到增加作物產量的目的。5結語綜上所述,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中的關鍵有機量,是一種具有活性的土壤有機質。而農業土壤在每一年使用的過程中都會積累一定的動植物的腐蝕體以及動植物的分泌物等,最終形成土壤中的有機物質。這些物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逐漸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腐殖質化以及礦質化。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量是全世界學者進行研究的主要對象。而隨著研究進程的不斷推進,研究方法也愈來愈新穎,這加強了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的研究。經過實驗的得出當有機農業中使用的有機肥的碳氮比的比值為15或者10時,有機農業土壤中的氮元素活性較高,因此氮元素的利用率也相對提高,因此,這一比值在有機農業的施肥定量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