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尤其適應在工廠周圍綠化,本篇林業論文探討白蠟生物學特性及育苗技術,為種植白蠟提供技術支持。《林業科技通訊》在林業行業中影響力大,知名度高,發行量在同類期刊中名列前茅,是廣大科研單位、大專院校、林業科技推廣和生產企事業的科技人員、職工、林農的交流平臺、信息源泉和致富向導。
摘要白蠟適應性強,抗寒,抗旱,抗煙塵、二氧化硫、氯、氟化氫等。萌芽、萌蘗力均強,耐修剪,生長較快,壽命長。其枝葉繁茂、根系發達,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在朝陽地區生長良好。其育苗技術要掌握以下幾點:1、種子采集;2、苗圃地的選擇;3、整地;4、灌水;5、種子處理;6、播種;7、當年苗管理;8、大苗管理。
關鍵詞白蠟;生物學特性;育苗技術
1生物學特性
1.1形態特征白蠟是木犀科、梣屬落葉喬木,樹高可達10m以上。樹冠卵圓形,樹皮黃褐色,小枝光滑無毛,奇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5~7枚,圓錐花絮側生或頂生在當年生枝條上,翅果。在朝陽地區,花期5月,果實成熟期10月。1.2生活習性白蠟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喜濕耐澇,也耐干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堿性、中性、酸性土壤上均能生長,抗煙塵,對二氧化硫、氯、氟化氫有較強抗性。萌芽、萌蘗力均強,耐修剪,生長較快,壽命較長。其枝葉繁茂、根系發達,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尤其適應在工廠周圍綠化。
2育苗技術
2.1種子采集10月初,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良母樹,在翅果由綠色變成黃褐色、種仁發硬時采集。曬干后,去翅、去掉雜物,放在經過消毒的、低溫、干燥、通風的室內儲存。2.2苗圃地的選擇苗圃地要選擇交通方便、背風向陽,水源條件好、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沙壤土。為了提高經濟效益、方便苗圃的工作,苗圃要選擇在勞動力富余的地區。2.3整地播種前細致整地,做到平、松、勻、細。每667m2施入280g甲拌磷(混10kg細河沙),防治地下害蟲;每667m2施入5kg硫酸亞鐵,進行土壤消毒。做寬50cm的壟,同時,每667m2施入磷酸二銨(或者磷酸二銨與復合肥混合使用,比例1∶1)25kg。2.4灌水根據土壤墑情和地溫狀況,適時灌水。灌水要達到足、均勻、不破壞壟臺(最好用噴灌設備灌水)。2.5種子處理因為不經過催芽的白蠟種子,播種后出苗不整齊。所以,要根據氣候和灌溉情況,適時處理種子。用40℃的溫水浸種,浸泡2~3d,每天換水1次(用溫水),撈出種子混3倍的細河沙(沙子的濕度為握手成團,撒手散開為宜),放在背風向陽處,用草簾蓋上,進行催芽。每天翻動一次,用溫水控制濕潤,裂嘴的種子達到30%時即可播種。2.6播種朝陽地區,白蠟的播種時間最好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由于各苗圃的情況不同,播種的最佳時間要選擇土壤濕度、溫度和種子催芽情況均合適時播種。白蠟要采用壟上條播育苗。用摟溝器在壟上摟深3cm左右的溝,將處理好的種子均勻地撒在溝內(每667m2播種量為4kg),覆土厚度2cm,并根據土壤墑情,進行鎮壓,讓種子與土壤密切接觸,以便提高出苗率。2.7當年苗管理播種后20d左右出苗,幼苗期間,要根據土壤情況適時灌水,及時除草、松土。當苗高長到10cm左右時,進行定苗,每667m2留苗15000株左右。結合中耕,每667m2施復合肥和尿素(比例1∶1)15kg。在整個生長季節,要根據氣候狀況,適時灌水。同時,要根據苗情,進行有害生物防治。1年生苗高可達1m左右。2.8大苗管理翌年3月中旬灌水1次。解凍后,一般在3月末或4月初,進行起苗移植。株行距按苗圃地面積和經營管理情況而定,一般為1m×1m、2m×2m、3m×3m。苗圃地面積小,為了節約用地,密度可大些,但需要2次移植。苗圃地面積充足,栽植密度可小些。白蠟的枝條繁茂,要適時修枝,是培育白蠟大苗的關鍵。同時,在每個生長季,也要及時除草、松土、施肥、灌水和有害生物防治。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