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工程師論文探討道路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從企業招標開始直到工程施工缺陷責任期滿為止,在其全過程中,都應該進行施工項目成本管理,其管理貫穿于各個環節和各個方位,為了達到預期的目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在保證合同認真履行、保證施工質量以及施工進度的大前提下,盡可能的降低項目成本,開源節流,使得企業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中外公路》(曾用刊名:國外公路),1976年創刊,是全國公路交通行業權威性期刊,發行量在公路系統報刊中居于前列。資訊刊不僅有效地吸引了全國近30個省市區數百家高速公路管理廳局、公司及上千家高速公路服務區的中高層經營管理者;以高速公路及服務區為服務對象的各行業的經營管理人員;高速公路司乘人員、自駕游者等讀者群,還以清新的風格、濃郁的海派韻味、敏銳的流行觸覺、輕快而富有文化品味的風格,敏銳,獨特的視角,捕捉時尚消費資訊;積極,健康的理念,引領高品位的生活訴求。
摘 要:合理低價中標是當前我國公路招投標競爭的主要方式,企業取得效益的關鍵是施工中進行成本控制,通過成本控制,在保證質量、進度、認真履行合同的前提下,將項目的成本減到最低,以獲得最大的效益,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道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一、前言
當前我國的道路工程招投標競爭的主要方式是合理低價中標,這就要求企業在保證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在施工中進行成本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項目成本,為企業獲得最大效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二、道路施工成本控制與管理的特點
保障施工單位獲得經濟效益的關鍵在于對施工成本控制和管理,道路施工成本控制與管理的特點包括固定性、龐大性以及多樣性。
(一)固定性
道路施工項目的產品是不能移動的,這是固定性的體現,能夠移動的是施工人員和機械設備,即具有較強的生產流動性。因此不應隨意的拆裝建好的分部分項工程,應該考慮產品的整體性,靈活的選擇作業方式,圍繞固定的勞動對象進行組織人力和機械設備,生產活動的進行應在同一時間不同工作面或者同一工作面不同時間進行。
(二)龐大性
道路工程的組成形體龐大,為線性構造物,人工、材料的耗用較多,具有較長的生產周期,占用大量勞動力和資金的時間較長。廣泛作業面應該在施工成本管理與控制中充分的得到利用,對同一施工對象進行多方位的作業平行施工和立體交叉作業,施工的進度和成本以及質量容易受到季節的影響。
(三)多樣性
受到當地的自然條件、技術標準、結構形式、使用目的、主體功能、技術等級等的影響,造成道路的組成部分、施工方案和進度計劃的合理性、形體構造編制客觀、降低施工成本的策略也豐富多樣。應該嚴格進行施工成本控制與管理,這是由產品多樣性決定的,工程的功能不同,施工條件不同,同時每項工程的技術不同,對材料的品種、規格與要求。
三、道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理論依據
(一)道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階段
事前控制,即在工程開工前對投資效益進行控制;事中控制,即形成項目施工成本的全過程進行控制;事后控制,即在完成項目施工后進行控制。
(二)道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法
道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首先,各職能部門的辦事標準為成本標準;其次,對存在于預訂成本和實際成本的差異進行分析研究,并對節約和超支的原因進行分析和研究;再次,成本管理人員依據成本差異做出成本差異報告,并提交給職能管理人員,使得有關職能管理部門及時調整與實際不符的成本標準。
四、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務
成本預測、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是施工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務。
(一)施工成本預測
針對施工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以及成本信息,采用專門的方法,對施工的未來可能產生的成本及發展趨勢進行科學的估計,也就是施工前的成本核算我們稱之為施工成本預測。
通過施工成本預測,項目經理部可以選擇成本更低、效益更好的成本方案,在確保施工企業要求和滿足業主需要的條件下,針對施工中的薄弱環節,提高預見性、克服盲目性、加強成本控制。分析影響工程項目計劃工期內成本變化的因素,根據已完成的或者即將完成項目的成本,預測該類因素對成本的影響程度,進而得出工程成本的預測值。
(二)施工成本計劃
施工項目成本管理責任制建立、進行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礎是施工成本計劃。
(三)施工成本控制
加強管理影響施工成本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成本計劃范圍內控制支出,包括事先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方面。
(四)施工成本核算
施工成本核算的依據是規范規定的開支范圍和成本核算對象,通過歸集施工費用,得出施工費用的實際發生額,選擇恰當的方法,最終計算出具體施工項目的單位成本和總成本。
(五)施工成本分析
在施工成本形成的過程中,進行施工成本分析,完成對比評價施工成本和總結的工作。施工成本分析工作存在于整個施工成本管理中,主要工作是根據已有的施工項目的成本核算信息,比較預算成本、計劃成本、項目的實際成本等,對主要影響成本技術經濟指標進行分析,對成本變動的原因進行系統的研究,對成本計劃的合理性進行檢查,揭示成本變化的規律,使得成本管理更加有效。
屬于市場經濟的外部因素以及屬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內部因素是施工項目成本變動的主要影響因素。通常采用因素分析法、比較法、比率法、差額計算法等進行成本分析。
(六)施工成本考核
在施工項目完成后,進行施工成本考核,其對象為施工成本中的責任制,賞罰分明,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五、工程項目施工成本控制要點
(一)工程項目施工成本控制的手段
計劃控制、預算控制、會計控制以及制度控制是常用的項目成本控制的四種手段,其中包干預算和彈性預算是預算控制的兩種類型;而會計控制的依據是合法憑證,成本支出進行核算與監督;制度控制即規定了例行性活動應遵循的要求、程序、標準以及方法。
(二)工程項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實施
工程項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實施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即施工前期的成本控制、施工期間的成本控制、竣工驗收階段的成本控制。
(三)工程項目施工質量成本的控制
為了達到規定的質量水平而耗費的資金即為工程項目施工質量成本的控制的目的,具體包括三個環節:根據成本的明細科目收集發生在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成本費用,分析質量成本;歸納、比較質量成本核算的信息,從而分析質量成本;對主要影響質量成本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控制。
六、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從多個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施工成本管理,方可取得滿意的成果,通常包括組織措施、技術措施、經濟措施、合同措施等四方面的措施,綜合運用著四個方面的措施,可以較好完成施工成本管理目標。
(一)組織措施
在組織方面,對施工成本管理采取的措施即為組織措施,作為其他措施的保障和前提,通常不需要額外支付費用,合理的運用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具體工作包括:落實施工成本管理人員和組織機構、落實項目經理責任制、各級施工人員的責任、任務明確,各個階段的成本控制計劃編制工作,繪制詳細的工作流程圖。
(二)技術措施
解決存在于施工成本管理中的技術問題的關鍵在于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同時有效的技術措施對施工成本管理目標的偏差糾正也有著十分重大的作用。提出幾個各不相同的技術方案以及進行技術經濟分析技術方案是技術糾偏措施的關鍵。在實際工程中,要通過技術角度和經濟效果分析論證后方可選擇方案。
(三)經濟措施
作為人們最容易接受、采用措施的經濟措施,管理人員進行資金使用計劃的編制工作,以及施工成本管理目標的確定和分解。風險分析施工成本管理目標,對防范性對策進行制定。分析偏差原因以及預測未完成工程的施工成本,采取有效的措施主動控制可造成未完成工程施工成本增加的問題。經濟措施不僅需要財務人員的工作,還需要其他有關人員共同完成。
(四)合同措施
合同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合同是成本管理的主要依據。
進行合同談判、對合同條款進行修訂、對分包商和業主間的索賠問題進行處理、在合同執行過程中對索賠問題進行處理、對不同合同的關系和影響進行分析,具體分析合同總體等均是合同措施的重要表現。
在項目工程成本控制中進行合同管理包括工程變更、工程延期、費用索賠等程序,無論是工程形式、數量的變化還是內容的變化,都必須是總監辦簽發工程變更令,方可進行工程變更;造成工程不能按時完成的因素很多,在經得業主同意的前提下,監理工程師方可做出工程延期的決定,所批準的延長時間是屬于合同工期的;為了補償自身經濟,通過監理工程師,承包人可向業主索要合同價外的費用,通過和業主、承包人進行協商,監理工程師確定索賠事宜,同時做出索賠決定。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