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合成與制備在固體化學和材料化學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化學和材料科學的基礎學科,在近年來取得較突出的進展。本篇固體無機化學論文分析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研究進展,總結近幾年我國無機化學基礎研究取得突出成果,對化學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論文關鍵詞】:無機化學; 研究前沿; 研究進展
【論文摘要】: 無機化學是化學學科里其它各分支學科的基礎學科,在近年來取得較突出的進展,主要表現在固體材料化學、配位化學等方面。未來無機化學的發展特點是各學科交叉縱橫相互滲透,用以解決工業生產與人民生活的實際問題。文章就當代無機化學研究的前沿與未來發展趨勢做了簡要闡述。
當前無機化學的發展趨向主要是新型的無機化合物的合成和應用,以及新的研究領域的開辟和建立。因此21世紀理論與計算方法的運用將大大加強理論和實驗更加緊密的結合。同時各學科間的深入發展和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形成許多學科的新的研究領域。例如,生物無機化學就是無機化學與生物學結合的邊緣學科;固體無機化學是十分活躍的新興學科;作為邊沿學科的配位化學日益與其它相關學科相互滲透與交叉。
根據國際上最新進展和我國的具體情況,文章就“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研究進展”和“我國無機化學最新研究進展”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研究進展
無機合成與制備在固體化學和材料化學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化學和材料科學的基礎學科。發展現代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 不斷地推出新的合成反應和路線或改進和綠化現有的陳舊合成方法, 不斷地創造與開發新的物種, 將為研究材料結構、性能(或功能) 與反應間的關系、揭示新規律與原理提供基礎。近年來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研究的新進展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極端條件合成
在現代合成中愈來愈廣泛地應用極端條件下的合成方法與技術來實現通常條件下無法進行的合成, 并在這些極端條件下開拓多種多樣的一般條件下無法得到的新化合物、新物相與物態。超臨界流體反應之一的超臨界水熱合成就是無機合成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二) 軟化學合成
與極端條件下的合成化學相對應的是在溫和條件下功能無機材料的合成與晶化, 即溫和條件下的合成或軟化學合成。由于苛刻條件對實驗設備的依賴與技術上的不易控制性, 減弱了材料合成的定向程度。而溫和條件下的合成化學——即“軟化學合成”, 正是具有對實驗設備要求簡單和化學上的易控性和可操作性特點, 因而在無機材料合成化學的研究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 缺陷與價態控制
缺陷與特定價態的控制是固體化學和固體物理重要的研究對象, 也是決定和優化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材料的許多性質如發光、導電、催化等都和缺陷與價態有關。晶體生長行為和材料的反應性與缺陷關系密切, 因此, 缺陷與價態在合成中的控制顯然成為重要的科學題。缺陷與特定價態的生成和變化與材料最初生成條件有關, 因此,可通過控制材料生成條件來控制材料中的缺陷和元素的價態。
(四) 計算機輔助合成
計算機輔助合成是在對反應機理有了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理論模擬過程。 國際上一般為建立與完善合成反應與結構的原始數據庫, 再在系統研究其合成反應與機理的基礎上, 應用神經網絡系統并結合基因算法、退火、Mon te2Carlo 優化計算等建立有關的合成反應數學模型與能量分布模型, 并進一步建立定向合成的專家決策系統。
(五) 組合化學
組合化學是利用組合論的思想和理論, 將構建單元通過有機/無機合成或化學法修飾, 產生分子多樣性的群體(庫) , 并進行優化選擇的科學。組合化學用于合成肽組合庫, 也稱組合合成、組合庫和自動合成法。組合方法同時用n 個單元與另外一組n′個單元反應, 得到所有組合的混合物, 即n+ n′個構建單元產生n×n′批產物。
(六) 理想合成
理想合成是從易得的起始物開始, 經過一步簡單、安全、環境友好、反應快速、100% 產率獲得目標產物。趨近理想合成策略之一是開發一步合成反應,如富勒烯及相關高級結構的合成, 從易得的石墨出發, 只需一步反應即得到目標產物, 產率44%。趨近理想合成策略之二為單元操作。相對復雜的分子, 如藥物、天然產物的合成, 需要多步反應完成。在自然界里, 生物采取多級合成的策略, 在眾多酶的作用下, 用前一步催化反應的產物作為后續反應的起始物, 直至目的產物的生成。
(七) 仿生合成
仿生合成無論從理論還是從應用上都將具有非常誘人的前景。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在生物礦化、有機/無機納米復合、無機分子向生物分子轉化等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用一般常規方法難于進行的非常復雜的合成如何利用生物合成將其變為高效、有序、自動進行的合成。例如生物體對血紅素的合成可以從最簡單的酪氨酸經過一系列酶的作用很容易地合成出結構極為復雜的血紅素。因此,仿生合成將成為21 世紀合成化學中的前沿領域。
二、我國無機化學研究最新進展
近幾年我國無機化學基礎研究取得突出進展,成果累累,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1) 中科大錢逸泰、謝毅研究小組在水熱合成工作的基礎上,在有機體系中設計和實現了新的無機化學反應,在相對低的溫度下制備了一序列非氧化物納米材料。溶劑熱合成原理與水熱合成類似,以有機溶劑代替水,在密封體系中實現化學反應。他們在苯中280度下將GaCl3和Li3N反應制得納米GaN的工作發表在Science上。
(2) 吉林大學馮守華、徐如人研究組應用水熱合成技術,從簡單的反應原料出發成功地合成出具有螺旋結構的無機-有機納米復合材料,M(4,4'-bipy)2(VO2)2(HPO4)4(M=Co;Ni)。在這兩個化合物中,PO4四面體和VO4三角雙錐通過共用氧原子交替排列形成新穎的V/P/O無機螺旋鏈。
(3) 南京大學熊仁根、游效曾等在光學活性類沸石的組裝及其手性拆分功能研究方面設計和合成具有手性與催化功能的無機有機雜化多維結構,他們改性了光學活性的天然有機藥物(奎寧),以它作為配體同金屬離子自組裝構成了一個能進行光學拆分消旋 2-丁醇和3-甲基-2-丁醇,拆分率達 98﹪以上的三維多孔類沸石。
(4)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洪茂椿,吳新濤等在納米材料和無機聚合物方面的工作引起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重視。他們成功地合成納米金屬分子籠(nanometer-sized metallomolecular cage),還成功的構筑了一個新型的具有納米級孔洞的類分子篩[{Zn4(OH)2(bdc)3}.4(dmso)2H2O]n,其中孔洞的大小近一納米。在金屬納米線和金屬-有機納米板的合成和結構的研究成果斐然。設計合成了一些金屬納米線,金屬-非金屬納米線和金屬有機納米板。
(5) 北京大學高松研究小組在磁分子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在水溶液中以1:1:1的摩爾比緩慢擴散K3[M(CN)6](M=Fe3+,Co3+),bpym(2,2'-bipyrimidine)和Nd(NO3)3,合成了第一例氰根橋聯的4f-3d二維配位高分子[NdM(bpym)(H2O)4(CN)6]。3H2O,24個原子形成的二維拓撲結構。
(6) 清華大學李亞棟研究組在新型一維納米結構的制備、組裝方面取得了突出的進展。李亞棟課題組首次發現了由具有準層狀結構特性的金屬鉍形成的一種新型的單晶多壁金屬納米管,有關研究成果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m.Chem.Soc.123(40),9904-9905,2001)報道。這是國際上首例由金屬形成的單晶納米管,鉍納米管的發現為無機納米管的形成機理和應用研究提供了新的對象和課題。
面對生命科學、材料科學、信息科學等其他學科迅速發展的挑戰和人類對認識和改造自然提出的新要求,化學在不斷地創造出新的物質和品種來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造福國家,造福人類。當前,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環境保護與治理、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人口與健康和人類安全、高新材料的開發和應用等向我國的科學工作者提出一系列重大的挑戰性難題,迫切需要化學家在更高層次上進行化學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發現和創造出新的理論、方法和手段,并從學科自身發展和為國家目標服務兩個方面不斷提出新的思路和戰略設想,以適應21世紀科學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徐如人, 龐文琴. 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 馮守華, 徐如人. 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研究進展[J]. 化學進展 ,2000(12).
[3] 梁文平, 唐晉, 王夔. 新世紀化學發展戰略思考[J]. 中國基礎科學,2000(5):34-61.
[4] 陳榮, 梁文平. 我國無機化學研究最新進展[J]. 中國科學基金,2002(4).
相關論文
專業專注學術服務 推薦期刊
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
工作時間:9:00 -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