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降低勞動力的成本,尋找更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是一般的解決辦法;提升勞動力的工作效率是更佳的辦法;減少對勞動力的依賴才是最好的辦法。
關鍵詞:勞動力成本,中國建筑業,建筑企業,解決辦法,勞動力資源,期刊論文
前言
建筑行業進入了一個微利時代,也是人力資源一個價值回歸年代,更是經營者一個創新發展的大好機遇。我們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就要降低勞動力的成本。解決這個問題,尋找更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只是一般的解決辦法;提升勞動力的工作效率和專業化管理水平是更佳、更有效的辦法;減少對勞動力的依賴才是最好、最創新的辦法,這就是這個行業的發展思路。
中國有13.4億人口,就業人數的絕對值非常大,然而近幾年總是出現民工荒、用工難的事情。阿迪達斯體育用品公司前不久關閉了其在中國的最后一家工廠,原因是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已經沒有成本優勢,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已經大大地高于周邊的國家。
勞動力的問題,顯然成了一個新“三邊”問題:一邊是政府為新增就業不懈努力;一邊是工人不斷增長的薪酬要求,挑肥揀瘦的工作選擇;一邊是企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或者說認為價格過高,成本難以承受而逃離勞動力成本高的地區和行業。
勞動力價格的迅速提高,對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目前,中國各個行業在全球的供應鏈中基本居于附加值最低的環節,依靠大量勞動力來完成這些低附加值的工作。服務業、制造業、建筑業都屬于大量用工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在勞動力價格飛漲的時候,這些行業的企業經受著巨大的挑戰;而與服務業、制造業相比,建筑業的挑戰更大更為嚴峻。
一、如何正確地對待建筑業人工成本的上升,是這個行業必須認識
建筑業曾經經歷過勞動力富裕的時代,而現在走到了拐點,勞動力到了快速漲價的時候。在發達國家比如美國,我們看到,凡是屬于機器能解決的問題,基本上不用人工,原因是人工很貴;凡是屬于需要人做的事情(服務行業),一般都比較貴;享受服務,付出價格常常是令人咋舌。中國很多人家里都有保姆,在美國只有富有的家庭才會有保姆,一般的白領是支付不起保姆的薪水。目前中國勞動力的價格仍然只有美國的1/10,一定意義上來看,未來人工價格進一步提升是必然的趨勢。
其次是建筑業的特點決定了其勞動力價格高于一般的制造業,相對于其他行業,建筑業的人工上漲更快。正如我們所知,建筑業的環境不固定,工作、生活環境比較差,建筑工地的安全性又比較低,對人員的體力要求也比較高,項目制的斷續生產模式,也使建筑工作的收入具有不確定性。相比較,即使在勞動力供給和需求平衡的情況下,建筑業也必須比其他行業支付更高的薪酬才能吸引到工人;一旦求大于供,建筑業的工人就更加緊缺。多數建筑企業支付的薪酬已經高于制造業,即使如此,建筑業仍然大量缺少熟練工人。此外由于年輕人不再愿意從事建筑業,甚至上代為建筑工人的,也不愿意他們的子女從事這個行業,建筑工人的供給大量減少,熟練工人就更加短缺。資源稀缺的時候,稀缺資源漲價就成為現實。
二、認識到勞動力成本攀升是必然,就要思考可持續發展的解決之道
1、尋找更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是最一般的短期解決辦法阿迪達斯關閉中國工廠的策略就屬于這種辦法,他們把工廠從中國搬到越南、印度這樣勞動力更廉價的區域,自然降低了成本,當然他們需要面對新勞動力技能提升的問題。顯然建筑業也可以從中得到啟迪,從國內來看,我們可以到具有勞動力比較優勢的區域去尋找勞務,在10年、20年以前,江蘇和浙江地區的勞務可以滿足江浙建筑企業發展的需要,現在這些區域經濟發展了,從事建筑業的勞動力逐漸減少,就要到經濟不太發達的區域去尋找勞動力,比如陜西安康、河南南陽和貴州、四川、云南一些區域,廣東的粵東和粵西區域,在這些區域建立穩定的勞務基地,通過與當地政府的合作、培訓,在保證勞動力技能的情況下,依然存在尋找相對廉價的勞動力的可能性;對于在海外從事工程的企業,從國際的角度配置勞動力,也不失為一種選擇。既然制造業可以使用印度、越南的廉價勞動力,為什么建筑業不行?當然,建筑業也面臨著管理跨國勞務的難度,文化差異、語言不同、法律的差異都會對企業管理形成挑戰。而事實上,中國建筑業的一些非洲工程已經在大量使用當地的勞動力。
2、提升勞動力的工作效率和專業化管理水平是更佳、更有效的中期辦法,這也是企業內部現在可以有效的,有限度的可行方法。提高生產效率可以從很多的角度來考慮。首先可以從減少人工浪費開始。事實上,建筑工地上人工浪費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管理優秀的企業浪費少,管理粗放的企業浪費多,所以必須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精細化管理進行轉型。加強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合理組織工程進度與人工的匹配,避免窩工現象,這是從項目管理、組織的角度來解決問題。其次是項目各環節、各階段的有效配合,避免重復的工作,也是減少人工浪費的手段。我們在從事全裝修住宅的項目中,在土建環節,如果已經考慮為后期的裝修預留各種管線的線槽、機電設備的空間,避免二次開槽、開孔等,既能節省人工,也大大提升工程質量,減少材料浪費,對環保也有促進作用。三是從作業方法上來解決問題,可以利用建筑業最適用的技術,最適用的工具,最適用的工法來提升生產效率。由于建筑業涉及的領域很寬,每個領域都存在提升效率的巨大空間。
100年前,有一個叫科學管理的運動,著名的管理學家泰勒,通過對搬生鐵工人的動作、工件、工具的研究,提出一系列的改進,并輔導工作進行實踐,把工作每天搬生鐵的效率從12.5噸提高到47.5噸,而勞動時間沒有延長,工人的工資也提升了60%;而另一位叫吉布雷斯的建筑老板,則通過對工作砌磚動作、砂槳濕度、操作臺的調整和改進,把工人砌磚的效率從每小時120塊提升到350塊。
所有偉大的改進都來源于實踐,中國的建筑市場非常大,單個企業的業務量也非常大,每一項改進都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中國建筑業已經有大量的新工法,從中選擇適用的辦法,不斷實踐,從用起來到用得巧妙,就一定能提升工作效率。
這些辦法的背后,其實就是管理的一個課題:建筑企業如何從粗放的管理現狀逐步提升到管理的標準化程度,并逐步通過優化標準化管理體系,提升到精細化的水準。精細化的管理應該是企業管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3、最好的辦法顯然是第三選擇,減少對勞動力的依賴,這是長期解決可持續的辦法。減少對勞動力依賴的辦法就是提升建筑業施工過程的工業化、工廠化程度,這是行業發展趨勢。工廠是人類通過標準化提升生產效率的巨大創新,建筑業在工廠化方面全面落后于其他領域,如果建筑企業能在工廠生產標準化的部件和配件,現場組裝,將大大降低對人工的依賴,同時也將大大提升效率。事實上,中國的大型集團企業正在進行這樣的很多努力和嘗試,木材、石材、模板的加工大部分在車間完成,而現場的工作只是組裝。只要努力把現場的工作搬到工廠,其效率的提高為企業帶來的效益就非常可觀。這一模式的改變將會使我們的企業贏得競爭的優勢,也是技術競爭力提高。
目前,優秀的建筑企業都在努力實現這樣的生產方式轉型。裝飾行業的金螳螂都有大型的石材和木材加工廠,其加工能力、效率和精密都成為企業的競爭優勢。追求民用住宅的工廠化裝飾則更加創新,從供應鏈的角度進行全方位的社會資源整合,首先是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加強技術的研發和儲備,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其住宅產業化基地,把材料供應商聯合到其整個供應鏈中來,通過與供應商的聯合,推動供應商的工廠化定制,從而推動整個建筑產品的標準化、工廠化的比率,大大提升其現場裝配的程度,降低對人工的依賴。
勞務的挑戰對于現在建筑企業來說已經前所未有,每個企業產品不同,業務層次不同,面臨的挑戰各異,應對的策略也會各不相同。對于勞務挑戰的不同態度,不同策略,也將使建筑企業在新一輪的發展中出現分化,也許新一輪的建筑企業洗牌就在眼前,抱怨和逃避將無濟于事。
結束詞:
正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時代賦予了我們萬千機遇,同樣也有萬千挑戰,我們建筑企業在勞務挑戰面前必須靜下心來,尋找適合自己的策略,或許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訣竅,而這些訣竅可能就是我們贏得客戶與市場的新武器,我們愿意更加相信我們會有這種智慧和能力,用可持續發展的視野很好駕馭市場,帶領企業迎來新的更加輝煌。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