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古納市是一座神奇之城、是一座和諧之城。蒙、漢、回、俄等19個兄弟民族,在這片希望的土地上共同繁衍生息,共建美好家園。額爾古納市是蒙古族的發祥地,也是中國唯一的俄羅斯族民族鄉恩和所在地。額爾古納市恩和位于額爾古納河以東、大興安嶺以西的中俄邊境線上,是我國俄羅斯族和華俄后裔為主體的聚集地,高鼻梁、藍眼睛、黃頭發,有著明顯歐洲人特征的俄羅斯族群眾隨處可見。如今額爾古納市的俄羅斯民族民間舞蹈、特色民居、宗教習俗正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著八方來客,伴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使一些傳統的文化不斷的消失,文化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我們研究和保護利用這豐富的原生態藝術資源,就是要把俄羅斯民族文化在鮮活的生活中去感受去傳承,使我們在有感知中傳承發揚。
關鍵詞:民族文化,宗教習俗
一、額爾古納俄羅斯民族文化的特點
額爾古納市俄羅斯族是與境外俄羅斯國家跨界而居的少數民族之一,俄羅斯族的主體民族在國外,他們之間相互有文化的相似性,心理上也有認同感。由于歷史的原因,額爾古納的俄羅斯族具有獨特的漢、俄交融的雙重民族文化,他們即是古老俄羅斯民族文化的傳承人,也是當今俄羅斯民族文化的創始人。
(一)雙重姓氏和語言文化
姓氏是一種文化,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姓氏文化,我國漢族的“百家姓”就是姓氏文化的典型代表。俄羅斯人也一樣,他們也有自己的姓氏文化。比如,漢族人名字由姓和本人的名字兩部分組成;而俄羅斯人的名字則由名字+父稱+姓氏三部分組成。生活在額爾古納的第一代華俄后裔是中國漢族(也有極少數滿、回、蒙等民族)男人與俄國俄羅斯族女人結合的后代。因此從第一代華俄后裔起,他們就如同漢人一樣隨父姓,其中國名字也是由父親按家譜起的,而他們的俄名大多由長輩根據季節、喜好隨口而起。而真正的俄羅斯人家的孩子降生后,便會依照東正教(俄羅斯人信奉東正教)的習俗將教父請到家中認教父,并由教父陪同去教堂接受牧師的洗禮,再由牧師為孩子選命俄名。
額爾古納市的俄羅斯族大都是華俄后裔,年輕一代也大都接受漢語教育,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較多的是漢語漢字,只有在家庭中從父輩那里學會了不少俄語,并用俄語會話。盡管第三、四、五代華俄后裔出身的俄羅斯族,越來越面臨漢化。而一些老年婦女相聚在一起大都用俄語交流,喜慶之日聚會時也會唱一些俄語歌曲。在老一輩的耳濡目染下,特別是隨著中俄邊境貿易的深入開展和額爾古納旅游業的快速興起,中俄民間的交往日漸頻繁,國內游客日漸增多,“俄羅斯民俗游”已成為額爾古納旅游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并逐漸成為當地民眾致富的主導產業。人們的俄語水平也隨著發展的需要而有了明顯的提高,俄羅斯民族文化和民族風情也在不斷回升和加強。
(二)雙重生活習俗和飲食文化
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民眾包括漢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民情和生活習慣。尤其是這些以華俄后裔為主體的俄羅斯民族,他們在成長中即受到父輩漢族習俗的熏陶,也受到俄羅斯母系的影響,在他們的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中,具有明顯的漢、俄雙重性。特別是他們的飲食文化和節日文化,其雙重性尤為突出。
雙重節日文化是華俄后裔俄羅斯族的一個典型特征,他們不僅過漢族人的春節、元宵節、中秋節,也過復活節(即人們通常說的“巴斯克節”)、愚人節、圣誕節等一些東正教的節日。每到他們的傳統節日,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精心打扮自己,尤其是少男少女們,穿上具有俄羅斯民族特色的服裝,更給節日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特別在為期一周的巴斯克節要舉辦盛大的節日聚會,人們邊吃邊唱邊跳,熱鬧非凡。親朋好友還要互相宴請聚集一起,帶上食物到墓地祭拜先人等等。
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與其他民族的飲食特點,額爾古納的俄羅斯人多數家庭,都配有兩套餐具,一套西餐餐具,一套中餐餐具。并建造俄式面包爐(現多為烤箱),他們自己動手打制各種“赫列巴”(面包)、烤餅、糕點;他們同時也會包餃子、蒸饅頭、搟面條。俄羅斯族婦女尤其是第一、二代華俄后裔婦女,各個都是打面包的高手,日常流行的黑、白、酸、咸面包和甜食茶點就有十幾種。俄式菜肴也十分豐富多彩,比如他們用酸牛奶渣子(俄稱“達羅克”)加蔥花、稀米丹(酸稀奶油)包制的水餃,更是香甜可口,別具風味。他們還從祖母或母親那里學會了就地取材腌制各種俄式酸菜,如以切碎的大頭菜(圓白菜)為主料腌制的酸白菜以及酸蘑菇、酸黃瓜、酸西紅柿、酸角瓜等。從目前年輕一代的飲食習慣上看,吃的更多的則是中餐。
俄羅斯人普遍具有飲酒的習慣,酒文化是俄羅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俄羅斯族人飲酒具有很濃的娛樂性。不論男女老幼大家聚在一起便開懷暢飲,常常是一醉方休。特別是在婚宴和節假日,酒喝到一定程度便開始唱歌,一曲《山楂樹》,一曲《喀秋莎》……心花怒放,蕩氣回腸。哪怕沒有音樂,只是清唱,大家也唱得津津樂道,并隨著歌聲而翩翩起舞。他們一邊喝,一邊唱,一邊跳,氣氛異常熱烈。另外俄羅斯人還普遍有飲茶的習慣。特別喜歡喝奶茶,由其是婦女們和老人們閑來無事,便喜歡坐下來喝茶。他們熬制的奶茶與蒙古族奶茶不同,他們熬制奶茶用的茶是一種特制的“磚茶”,在熬好的茶水中除加入牛奶外,還加入少量鹽和奶油,喝起來味道才更香濃。在喝茶時還要配以各種茶點和面包、果醬、火腿腸、酸黃瓜等小菜,邊吃邊喝邊聊。這是俄羅斯人招待客人的一種最普遍的方式。
(三)多元化的文學藝術創作和文化娛樂生活
俄羅斯族民間文學藝術創作碩果累累,特別是近十幾年來表現得十分活躍,而且呈多元化態勢。額爾古納市烏蘭牧騎和各類業余文藝團體、業余文學藝術愛好者,創作了大量的與俄羅斯民族及華俄后裔相關的音樂、舞蹈、話劇、歌劇、小說、詩歌、曲藝、美術、攝影等方面的文學藝術作品。如歌曲《華俄后裔之歌》、《瑪麗婭姑娘》、《巴斯克節抒情》、《額爾古納頌》以及舞蹈《歡騰的節日》、《白樺樹下》,歌劇《綠土地》、《家住臨江村》等作品,并在當地群眾中廣為流傳。額爾古納市以“俄羅斯族巴斯克節”被收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5月23日)為契機創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的歌舞表演《巴斯克抒情》,被選為呼倫貝爾市2012年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并在2012年6月應俄羅斯赤塔邀請參加赤塔市的“三圣節”匯演。額爾古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和市文聯等部門和單位,曾先后出版了多部以反映俄羅斯民族及華俄后裔文化生活為主要內容的文學著作。如20余萬字的報告文學、小說、散文、詩歌集《野百合》及歌曲集《野百合之歌》、近20萬字的反映華俄后裔歷史、文化、生活的專著《額爾古納華俄后裔》以及地方民間故事集《家鄉故事集錦》和33萬字的長篇章回小說《異國情緣》等。
此外,由于額爾古納地處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北端,居住在這里的除漢、俄、滿、回族外,蒙古族也是這里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之一。額爾古納又是蒙古族發祥地,是孕育諸多北方游牧民族成長的搖籃,有著深厚的蒙古族文化積淀。尤其蒙古族歌曲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草原在哪里”、“藍色的蒙古高原”、“雕花的馬鞍”等,在群眾中廣為流行。年輕人對蒙古族歌曲的喜愛,遠遠超過俄羅斯歌曲。一些歌手、音樂家創作的歌曲,也明顯的帶有蒙古族歌曲的風格,如“額爾古納河母親河”、“額爾古納河我可愛的家鄉”等。這種漢、俄、蒙音樂交相輝映的格局,在其他少數民族地區中是很少見的。這也是額爾古納俄羅斯族地域文化藝術多元文化的一大特色。
二、額爾古納傳承俄羅斯民族文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首先俄羅斯族在俄語的掌握及運用亟待加強。
2007年7月,中央民族大學語言文學院“人口較少民族語言現狀調查組”對額爾古納市的俄羅斯族及華俄后裔的語言現狀進行了初次摸底調研。并且在室韋、臨江、恩和三個村屯的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33份。
俄語掌握情況調查表 單位 %(人)
聽說讀寫
完全能聽懂39.85%(53)能夠流利地表30.08%( 40)完全能看懂1.50%(2 )能寫一般書信2.26%(3 )
大部分能聽懂18.05%(24)基本能表達,不流利18.80%( 25)大部分能看2.26%( 3)能填寫一般表格3%(4 )
小部分能聽懂36.09%(48)表達有困難24.06%(32 )只能看懂一小部分6.77%( 9)只能寫自己的名字5.26%(7 )
完全聽不懂6.02%(8)不會說27.07%(36 )完全看不懂89.47%( 119)一點也不會寫89.47%( 119)
調查結果顯示,熟練掌握俄語口語的人約占30%左右,而能夠讀寫的人只占2%左右,其中能夠熟練使用俄語的人絕大多數是老年人。目前額爾古納俄羅斯族40以下的人群基本上不具備俄語會話能力,也沒有從正規渠道學習俄語的,他們與長輩的交流基本是漢語 。
第二、這些年隨著額爾古納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俄羅斯獨特民族風情游的火爆,使得有些俄羅斯民俗游家庭戶的服務良莠不齊。
比如俄羅斯族的習俗淡化、漢化、餐飲業漫天要價,服務質量難以與快速的旅游業接軌。正如國內最權威的旅游專家魏小安所說:“旅游業已成為民族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但是,當民族文化只能以旅游資源的名義,龜縮進一個個旅游點,在那里渲泄、綻放最后一絲神彩;當旅游業成為民族文化存在的最后一個強大的理由,我們還能虔誠地指望民族文化的內在自尊,經由旅游開發而激活?”。
第三、俄羅斯傳統的民居文化受到了破壞。
由于旅游業為俄羅斯家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人們不斷的擴大經營規模以前美麗的庭院縮小了,房前屋后的菜園子沒有了,紛紛建起了富麗堂皇彩鋼頂的磚瓦結構的樓堂館所,改變了俄羅斯傳統木刻楞式住房,原生態的氛圍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而端坐在黑龍江源頭洛古河村的居民仍保持著原生態的木刻楞的建筑,浸透著濃厚鄉土氣息,使游人仿佛置身世外的超然情感,返璞質樸的童年時代。
三、傳承額爾古納俄羅斯文化的策略
首先,我們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加強對額爾古納俄羅斯文化的整合利用。額爾古納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要真正樹立起“文化就是資本”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額爾古納文化發展的大環境。就要在“看不見的地方競爭”爭取發展空間,爭取市場,尤其是文化市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特別強調指出“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當然民族傳統文化的培植,需要通過制度性驅動來實現時,文化精品的生成,更是需要政府給予企業和個人以寬松的政策的扶持。民俗文化活動會隨著社會的、文化的變遷而產生變異,會隨著國家權威機構的態度而發生重大的變化,因此,來自政府層面的推動和支持,會有力地促成傳統民俗活動的恢復、發展和繁榮。有了民俗活動這塊土壤后,民族文化傳人就有了顯身手的天地,民間歌舞藝術就有了發展傳承的條件。馮驥才先生尖銳地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的后代將找不到城市的根脈,找不到自我的歷史與文化地憑藉。當他們知道這是我們的所作所為--是我們親手把一個個沉甸甸的、深厚的城市生命、變成亮閃閃的失憶者,一定會斥罵我們這一代人的物質與愚蠢。”所以額爾古納一定要在現有的兩名俄羅斯舞蹈的傳承人的基礎努力申報俄羅斯歌舞、俄羅斯飲食、俄羅斯工藝品的傳承人。
其次,在文化發展的產業層面,大力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一些創意文化,延伸俄羅斯文化的產業鏈條。
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越來越寬松,充分利用政府的主導地位和文化產業市場的刺激,積極拓展俄羅斯民族文化發展的營銷戰略,引進民間資本創作出從原生態田園生活的細節里去追尋那漸行漸遠的本民族
相關論文
專業專注學術服務 推薦期刊
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
工作時間:9:00 -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