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設計是理工科普遍開展的一門基礎專業課。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和提高教學目標的具體化、精準化、實用化,引進產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從產出教學是什么,為什么我們要引入產出導向教學,怎樣引入產出導向教學和要達成的教學目標進行探討。
關鍵詞:C程序設計;產出導向;教學改革
1引言
高職教育鐵道通信專業培養面向鐵路局鐵路工程局等單位中的電務段,通信段,通信車間通信隊等部門就業的學生,要求掌握鐵道通信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具備光纜電纜布控、維護通信設備安裝等能力,具有計算機操作軟件應用及借助網絡獲取所需信息查閱外文專業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教養,團隊協作和計劃組織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2產出導向教學方法
產出導向教育即OBE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Out-comes-basedEducation),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OBE也叫成果導向教育、能力導向教育、目標導向教育或需求導向教育,于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現已成為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
3產出導向在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滲透和應用
3.1首先確定我們想讓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
鐵道通信專業培養人才,面向就業崗位,有鐵道通信工,網絡維護管理員,線路維護工,終端維護工,通信電源工等五個典型的具體工作崗位作為培養方向,根據具體崗位確定主要工作內容及工作任務。
3.2我們為什么要讓學生取得這樣的學習成果
根據鐵道通信信號畢業生的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出學生所應該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以此推出專業應設置的課程,其中就有單板機課程和微機原理課程。因為隨著現代化鐵路的發展,如果不懂這方面的知識就不能夠勝任現代化通信工種的崗位需求。我們的C程序設計是這兩門課程的基礎,可以幫助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適應現代化的工作。
3.3我們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取得這些學習成果
(1)與相關的老師,也即本課題的組成人員研討微機原理課程的課程標準,根據在微機原理和單片機中的知識點所占的比重,在以后的教學中有的放矢地調整教學的知識點的比重。建立知識點支撐矩陣表。由于我們的任課老師很多時候承襲了本科的教學法,不由得會偏向一個固定課程的知識的學習,比較全面,知識點多而雜。而我們的學生更多的時候是面向更具體的崗位,需要的知識點沒有那么多。我們的學生是面向高職的,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要比本科的學生弱一些,但是對于某種技能卻又要求比較高,這就需要老師以學生為中心,設置精準的授課內容,減少大而全的知識點和全覆蓋的課程內容,加大對占比較高的知識點的學習力度。做到學有所用,夠用為好,拓展有道。(2)和所教授的學生共同上課,通過學生在課堂上對微機原理課程的理解,找出和程序設計相關點在微機原理和單片機的課題上所得到的支撐的比重的和不足。和學生一起上課,掌握第一手材料,感知學生對知識點掌握能力的差異。(3)拓展有道,對于程序設計知識點的補充和拓展。有部分學生在掌握被支撐的課程的知識點之后還有余力。我們借助了山東理工大學的OJ平臺,在合適的時間給予學生輔導和提高,讓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知識點。(4)將所有的知識點融入教學。根據知識點矩陣,每節課的授課有了更精準的定位和目標,適當引入微機原理和單片機的部分內容,讓學生確切真實地感受到所學知識點日后的用處,學起來有積極性和主動性。一些對支撐課程不太重要的知識點可以放入理解和了解的序列,將學生的精力用到“刀刃”上。(5)產出導向的教育既強調產出成果,也強調促進成果達成的產出過程。因而,在設計課程的考核方法時,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也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并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即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有機結合。過程性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每個單元的學習成果,也要關注學生每個單元的日常表現。過程性評價應從學生課堂反應、實驗實訓、課下作業、團隊協作、小測驗、課程見習、課外作業等不同環節的表現來進行。對每項考核,需明確其支撐的課程目標,為測度課程目標達成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楊大秋,劉曉南.高職鐵道通信專業人才培養流程圖設計[J].電子制作,2015(04):198.
[2]劉尚儒.我國高職院校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研究[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8(1).
[3]向群.課程標準與職業崗位技能對接的探索[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7(12).
作者:劉海燕 單位:包頭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