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主要介紹的是日常產品設計中行為記憶的作用的內容,本文作者就是通過對日常產品設計的相關內容做出詳細的闡述與介紹,特推薦這篇優秀的文章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行為記憶;日常生活用品;應用;研究
“行為記憶”是著名的設計師唐諾曼提出來的一個主要觀點。在他看來,設計的基本水平有三個,其中行為水平是最基本的一種水平。在行為水平中,行為記憶是這樣一種記憶方式,它注重的是用戶對產品使用過程中的功能、使用方法、適應性和物理、化學特征的認識,是用戶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將使用過程儲存到大腦中的一種行為活動。行為記憶與情感體驗有一定的差異,后者更加注重情感因素對使用者的影響,同時也與經驗記憶有一定的差異,經驗記憶更加注重對使用過程的二次加工。通過行為記憶的方式進行相關的產品設計能讓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更好地與其他產品聯系在一起,使其產生一定的對比,從而更好地促進雙方的使用。
1打破傳統行為習慣,用新的方式促進新的生活
對于很多人來說,對某一物品的使用可能從很小的年齡就已經開始了。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設計師在不斷圍繞時代的步伐對相關產品的造型、功能進行優化和再設計。然而,不論設計師如何轉變,這一類器物本身的設計方法、設計思路和人們對它的使用習慣都是很難改變的。比如,衣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生活用品,自人們開始使用衣架晾衣服的時候,其對衣架的使用方式一直都是按照“將衣架拿下來—把衣服掛上去—再把衣架放上去”的順序使用的。這種長期相同的工作過程逐漸在人們腦海中形成了一種行為記錄。為了更好地設計出一款不一樣的產品,某位設計師創新性地從人們的這種行為記錄出發,以打破傳統行為習慣為出發點,將衣架與晾衣繩兩個原本是分開的器物結合在一起,通過彈簧的方式進行連接,用戶只需要拉下衣架就可以完成晾衣服的過程,徹底改變了人們行為記錄中的一貫行為,因此人們很快記住了這件作品。
2改變傳統使用印象,用新的造型培養新的記憶
對于很多人來說,對相同用品的使用過程中的行為記錄的內容不僅僅是對產品使用過程的記錄,還有對產品外觀形態的記憶。以水杯為例,很多人腦海中的水杯一直都是“高高的、圓圓的、有一個把手”的形狀,以后接觸的各種水杯不管形狀有什么樣的變化,都沒有太過于出格。這就讓人們對于形體的本來外觀造型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對于這種印象來說,不管它是好的印象還是壞的印象,只要設計師敢大膽將這種造型徹底改變,就能讓用戶對新產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比如,長期以來垃圾桶給人們的印象都是“臟臟的、臭臭的”,使得人們一提到垃圾桶馬上就會與這些形容詞聯系在一起。為了更好地改變人們對垃圾桶的行為記錄,設計師可以設計出一些與之前“又臟又臭”的垃圾桶不同的垃圾桶,努力從外觀形態和內部結構出發,設計“環保、無異味”的垃圾桶,從而更好地提升用戶對垃圾桶的認識。
3借助兒時童年樂趣,用新的載體開啟新的征程
人們對很多產品的行為記憶是從孩提時期開始的,對于這種從小就形成的行為記錄,人們腦海中的印象永遠都是快樂的、有趣的、值得留念的。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會節奏的加快,這些兒時的生活用品已經失去了往日的使用價值。因此,我們很難再重新找回以前的那種快樂的元素。這對于很多人來說是十分遺憾的。如何更好地讓用戶對于兒時的那種快樂繼續延續到今天日常生活用品之上,重新形成一種新的生活樂趣是我們急需考慮的一個問題。其實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并不是很難,設計師完全可以借助充滿童年樂趣的元素,利用不同的設計元素和方法開展設計,從更多的角度出發,找到一個新的載體,然后將這種兒童的設計元素與新的載體結合在一起,使其更好地符合新時代的設計需要。比如小時候很多人喜歡玩滾鐵環,用一根鐵絲將鐵環聯系在一起,通過奔跑的方式帶動鐵環向前滾動。目前,這種玩具已經很少有人玩了,但設計師可以將它與鐘表聯系在一起,設計出一款“鐵環概念鐘表”,將傳統鐵環與現代智能鐘表緊密聯系在一起,用新的載體踏上新的征程。總之,行為記憶是一種人們對某類產品長期使用后在腦中形成的一種記憶,這種記憶一旦形成便很難被人們遺忘。“行為記憶”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概念,挖掘人們意識中出現過卻被忽略的碎片進行分析整合,從而獲得新的產品設計方式。雖然“行為記憶”模式是引導設計者觀察、理解用戶的有效方法,但是不要被其束縛和禁錮,畢竟設計中仍有很多已知和未知的領域等待人們去學習和研究。因此,在進行相關的產品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應該充分把握行為記憶對用戶的影響力,通過打破傳統的行為習慣,改變傳統的使用印象,借助兒時童年樂趣的方式展開設計。
參考文獻:
[1]劉麗霞.現代產品設計中的情感分析[J].文藝爭鳴,2011(10).
[2]李小青.基于用戶心理研究的用戶體驗設計[J].情報科學,2010(05).
作者:王軍亮 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