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新聞學論文發表了新聞圖片的編輯原則,圖片是表達新聞的一種最直觀的非語言符號,論文探討了新聞圖片的類型,并介紹了新聞圖片的特點,探討了新聞圖片的編輯原則。
關鍵詞:新聞學論文,新聞圖片
圖片作為一種傳達最原始的狀態信息和最直觀的形象的非語言符號,不需要復雜的解答,各種各樣的受眾閱讀新聞圖片都可以領會所傳達的信息,看圖片比閱讀更快速,輕松,因此在受眾中很受歡迎。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圖片在傳媒業的作用已不僅僅配合文字報道,甚至可以作為獨立的新聞報道專題出現。我們在大量使用新聞圖片的同時,除了要精心選擇高質量的圖片外,還要加強對新聞圖片編輯的把控,嚴格遵照新聞圖片編輯原則來處理新聞圖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經得住歷史考驗的新聞。
一、新聞圖片的類型
(一)照片
不管在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照片均是常見的表現發送。在傳統媒體如報紙圖片分為兩大類新聞圖片與非新聞的圖片。新聞照片是現場的新聞圖片,新聞是一種視覺新聞。這是在新聞事件以事件現場和當事人為對象,再現新聞現場的照片,它可做為獨立的新聞報道,也可以合作文字報道一起刊發。非新聞圖片是沒有新聞照片的新聞效應以及時效性,如一些自然風光攝影,這些照片一般不作為獨立的體裁報道出現在報紙上,但可以配合一些文字報告合作出版。
(二)漫畫
漫畫是一種藝術形式,其特點是通過高度夸張的,滑稽的表情來揭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和現象,引起讀者的興趣,引導讀者聯想和思考。漫畫在現代媒體的使用也很廣泛。根據新聞事實特點進行加工的新聞漫畫,時效性強,往往印在報刊的新聞部分。更有反映社會生活的社會性漫畫。
(三)圖示
這里包括統計圖表,示意圖,新聞地圖等三種形式。統計圖表是匯總統計,方便讀者集中閱讀,一目了然。示意圖不僅將統計的數據集中繪制為圖文形式,并采用較為形象化的手法闡釋所說明數據的具體意義,如用曲線圖、柱狀圖表明數據的具體走勢,使數字類比或對比更生動。新聞地圖是根據標準的地圖,將地圖上的新聞發生地點的位置標明的更為簡潔明了。
二、新聞圖片的特點
(一)一圖值萬言
首先,新聞圖片是“易讀”的信息。相對于文字信息,新聞圖片在接收和理解上的要求很低,就算是目不識丁的讀者也可以從新聞圖片中或多或少地了解到新聞圖片所傳達的信息。因此,新聞圖片也可以說得上是一種“國際性”的語言,不同國家的人都可以通過同一張圖片獲得相同或者相似的信息。另外,新聞圖片是一種簡介而有力的新聞表現手段,新聞照片給讀者的印象往往要比文字來得要深,“一圖值萬言”就是說明新聞圖片的表現力。用同樣的篇幅,新聞圖片要表達的新聞內容無疑要比文字要豐富得多。特別是當遇到一些好的新聞照片是,能給人產生長久的影響。
(二)再現證實
新聞圖片一般都是對客觀新聞事實的再現,就是把新聞事件的某個瞬間定格,讓讀者可以從中了解新聞信息。它可以避免文字報道中的主觀表達,因而它具有對新聞事實的“實證”作用。雖然,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隨意修改照片,新聞照片也不再是絕對的客觀真實,這樣一來會導致新聞失實,甚至會誤導讀者,讓新聞照片的“實證”作用大打折扣。這就需要圖片的使用者要有更高的業務水平,從而確保新聞照片的客觀真實。
(三)視覺沖擊
新聞圖片的形象性和直觀性能夠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產生巨大的吸引力與震撼力。它省去了許多文字表述的繁瑣外,直接向讀者展示新聞現場,給讀者一種現場感,甚至心靈上的震撼力。如在“青島市民當街砸西瓜”的新聞報道中,極具震撼力的圖片強力地沖擊著廣大讀者的心靈,喚起了廣大受眾和相關部門的注意,這些都是文字描述難以企及的瞬間沖擊力。另外,照片上拍出來的人物、事件、場景,又給讀者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讓讀者能長久地觀看、體味,從而對之印象深刻、回味悠長 。
三、新聞圖片的編輯原則
(一)確保真實客觀
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因此新聞圖片必須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之上。然而,進入數字時代,技術在不斷地在變革,特別是數碼攝像技術的發明后,使人們有了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隨意改變圖片。一些缺乏職業道德的攝影師和編輯為了個人的私利,對新聞圖片濫用數字技術,對原始的圖像信息進行肆意的修改,嚴重違法了新聞真實性的原則,誤導廣大的新聞讀者,甚至對社會造成了消極的影響。真實是第一性的,新聞報道是第二性的,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圖片是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新聞事實一種客觀性的歷史再現,是新聞事實的“實證”,是讀者了解新聞事實的一種直觀的印象。憑空捏造事實進行“策劃”的新聞圖片,是違背新聞規律的偽策劃,把新聞報道策劃等同于策劃新聞,只會使新聞報道策劃走入誤區。
(二)遵循人文性
在新聞報道中,一些媒體為了片面追求“眼球效應”,而忽視了對人性的理解和尊重。所以,有些媒體在選擇新聞圖片的時候,為了追求這種效果,不顧受眾和當事人的感受和道德底線,在新聞報道中大量使用血腥、恐怖、暴力圖片現象屢見不鮮,給受眾和當事人帶來不適,就是新聞媒體沒有遵循人文性原則的體現。2004年6月,國內部分電視臺播放了未經處理過的美國卡車司機被伊拉克恐怖分子斬首的全過程。第二天,《北京青年報》的頭版及第三版分別刊登了該卡車司機身首分離的照片,照片中卡車司機的頭顱被置于他的背上。與該照片同時刊發的,還有被害人妻子痛哭流涕的照片。這組照片的刊出雖然堅持了新聞圖片“真實、客觀、”的原則,但是這給讀者帶來了巨大的不安,甚至驚恐,使受眾忘記了報道的主題。人文關懷是衡量一個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和是否成熟的標志,作為媒體有責任倡導人文精神,關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文目標的實現。具有人文關懷的新聞圖片才會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受眾。
(三)把握適度性
在新聞報道中的文字和圖像,各有各的作用因此應該按照各自不同的特點,并適當地在新聞報道中進行運用,以提供精確的信息給廣大的讀者。這就要求我們在編輯新聞圖片時候要把握適度原則。這里提到的適度,出發點是新聞圖片的數量和規模而言的。為了達到傳播的效果,往往片面追求發表新聞照片的數量,覺得報告篇幅長圖片多,才能做到信息量更大,才會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其實不然。有時報道內容繁多,容易使觀眾接受慢或過激反應,最終適得其反。新聞報道是追求有機運動的,我們在使用新聞圖片的時候,需要注意把握新聞的內在邏輯力量。文章和圖片刊發后,反映報道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就會立即發生報道效應的相互抵消,損失,放大和其他活動,這是新聞無法左右的。在新聞報道中,應注意把握一定的度。讓圖片新聞變為媒體弘揚主旋律,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手段,以此來突出媒體的個性和特色從而提升媒體的影響力。
在當今的媒介環境下,新聞圖片以其獨特的優勢和作用已經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一方面是由于新聞傳媒業變革的需要,同時也是廣大讀者受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受眾對新聞信息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編輯新聞圖片時要時刻把握新聞圖片編輯的相關原則,及時了解受眾的需求變化,以創新的精神去為受眾提供更豐富、更高質量、更符合社會和受眾需要的新聞圖片。
推薦期刊:《戲曲藝術》關注國內外最新的學術發展方向,全面展示學院的各項科研成果,既能使外界更了解中國戲曲學院的教學科研水平,也能為致力于戲曲研究的同仁們提供全面、豐富的資料來源,并保持它的學科性和通俗性和趣味性。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