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這篇畜牧養殖論文中認為農村林下養雞存在養殖誤區,應當正確按程序使用疫苗,按時消毒殺菌,正確規范藥物治療,養成良好的飼養方法是養殖戶養殖成敗的關鍵所在。以上幾點均為平時在防疫工作中了解到的一些錯誤觀念,特在此指正,望有益于廣大養殖戶,能促進其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四川畜牧獸醫》(月刊)創刊于1973年,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四川省畜牧獸醫學會、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主辦。適合畜牧獸醫行業管理,科研院校、技術推廣、養殖動保企業、基層畜牧獸醫站、養殖戶等相關人員閱讀。先后被評為全國畜牧類核心期刊、全國農業優秀期刊、全國畜牧獸醫優秀期刊、四川省優秀期刊、四川省質量一級期刊等。
筆者在長期的防疫工作中,與養雞戶頻繁接觸,掌握到農村養雞戶在防疫、飼養等養殖過程中存在一些共同特點和誤區,對養殖業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現簡單總結如下。
1.農村林下養雞存在的養殖誤區
1.1認為疫苗萬能
不少養殖戶認為,當地防疫部門的防疫人員給雞注射了禽流感疫苗或新城疫疫苗后,就沒事了,認為疫苗是萬能的,因此,在飼養管理方面就不按程序走了,購買有價自購疫苗進行其它傳染病的預防。一旦生了病,就發出“為什么自己養的雞打了針的,還是會患病呢?”的疑問,并在以后的春、秋防疫工作中,拒絕防疫人員給其雞進行重大疫病的免疫工作。農村養殖戶必須知道,所有預防雞病的生物制品,都有極強的針對性和單一性,例如雞新城疫苗,它疫苗的作用也僅僅是對雞新城疫病一種傳染病的預防,而不是對所有傳染病的防治,對于雞的一些流行性傳染病如寄生蟲病、普通病等都是無效的。所以,并不是注射疫苗就萬事大吉了,雞僅僅注射一種疫苗是遠遠不夠的,農村小規模林下養雞戶,應按免疫程序,重點對新城疫、法氏囊、禽流感、雞痘、傳染性支氣管炎等進行預防。
1.2認為飼料中長期拌藥可防百病
根據雞的生長情況和某一時期的防病需要,在短時間內使用一些針對性的藥物拌在飼料中喂雞是應該的,但是,我們在長期的基層防疫工作中發現,少數自認為有點經驗的養殖戶濫用藥物的現象非常嚴重,認為在飼料中長期拌藥可防百病。他們不懂二重感染,不懂耐藥性,更不懂藥物毒副作用,長期在雞飼料中添加抗生素,這樣不僅造成藥物浪費和容易產生對藥物耐藥性,更麻煩的是雞群一旦生病,治療難度大大增加。所以養殖戶不能隨意亂在料中投藥,也不能把藥物當作保健劑或促生長劑長期使用。在必要用藥時要注意以下原則:選藥配伍要合理,劑量掌握要準確,用藥時間要適當。一般藥物連續使用的時間不得超過一周,以免產生抗藥性和不良反應。
1.3認為消毒不重要
消毒是在飼養雞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消毒對于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對于農戶小規模養雞來說,認為消毒可有可無,就算有的農戶雖然也消毒,但是處理方式不當,消毒劑方面的知識掌握的不恰當,藥物濃度調配比例不當,達不到最佳的消毒效果。還有的農戶把所有的雞都放在一起飼養,這樣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也有一些農戶,只考慮了消毒的成本,卻忽視的消毒的效果。所以農村林下養雞戶一定要增強消毒防病意識,認真、仔細、高度重視消毒工作,帶雞消毒須選用對雞無傷害,且針對性強或消毒范圍廣的消毒藥品,并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用法與用量使用,確保雞體安全與消毒有效。
1.4飼料單一,有啥喂啥
不少養殖戶認為有啥喂啥也能滿足雞的生長發育。仔雞的生長發育與增肉、長毛,都需要營養均衡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缺乏任何一種,都會引起營養缺乏病,造成生長發育和增重受阻,雞體抵抗力低下,甚至引起功能障礙而死亡。仔雞階段單一飼料或有啥喂啥是不可能滿足雞營養需要的。農村正確的喂法是:仔雞階段,以全價配合飼料為主,適當飼喂原糧,至中雞階段,漸減全價配合飼料,漸增原糧,到出售前的二個月,停喂配合飼料,全用原糧飼喂,也許雞的健康狀態、抗病能力、生長速度、肉質風味都不受到影響。
1.5認為血痢不明顯時不須預防球蟲
球蟲病對家禽的危害十分嚴重,因為家禽沒有胃酸產生,從不潔食物中攝入的球蟲包子不能殺滅,家禽感染球蟲,不是感染與未感染的問題,而是感染輕重的問題。因此許多養殖戶認為其飼養的雞血痢不明顯,就不須進行球蟲病預防,這是錯誤的,正確的做法是:第一、雞不拉血痢時,雛雞與仔雞每半月喂五天球蟲藥,成雞不必遵此規律,因為球蟲對成雞危害較輕;第二,雞拉明顯血痢時,按球蟲病治療。
1.6認為病雞拉稀時不能喂水
不少養殖戶認為雞拉稀時不能飲水,這種方法是不正確的。因為雞的尿道不同家畜,有獨立尿道開口于前陰腹股溝附近,雞尿道開口于泄殖腔內,尿液從泄殖腔排出,雞拉稀時一般難于分清是尿液還是腸液。不論是尿液還是腸液,拉稀病雞由于體內水分大量排泄,本身比正常雞需要更多的水分,如不及時供應充足的飲水易造成脫水,這時藥物治療難于起效,還易造成藥物中毒。所以不論何種疾病引起的拉稀,在正確治療的同時,都必須供應充足清潔的飲水。
1.7認為雞生病喂頭痛粉就能治療
頭痛粉又名解熱止痛散,主要成份是阿司匹林,含乙酰氨基酚,咖啡因,為解熱鎮痛藥。部分農村養雞戶一遇到雞生病不適,不分什么病,都愛用頭痛粉飼喂,這樣的喂法是錯誤的,不但對病雞沒有任何治療作用,反而有毒副作用。頭痛粉通過發汗解表而散熱,但因雞沒有汗腺,根本無法達到散熱退燒之效果,咖啡因因為是中樞興奮劑,導致雞代謝增強而耗氧量增加,對雞病無任何治療作用,反而會因耗氧量劇增,而加重病情。對乙酰氨基酚劑量稍大易導致高鐵血紅蛋白血癥,也起組織缺氧,而加重病情。
2.林下養雞的關鍵技術
2.1放牧地坡度的選擇
一般低于25°時養殖效果最佳,整個放牧場地能夠被雞群充分利用。坡度處于25°~45°之間時,每增加5°則林地利用率下降15%。大于45°時一般不作林下養殖用地。
2.2養殖密度
林下養殖每個雞舍的養殖密度大雞不能超過5只/m2,且每棟雞舍面積在60~80m2為宜,即每棟雞舍養殖數量應控制在400只以下。在不低于0.67hm2(10畝)的放牧場地上,放牧土雞數量不得超過500只,否則將造成土雞啄羽、啄肛、脫毛等情況的發生。
2.3飲水盤、料槽設置
許多養殖戶在放牧地上只設置一個喂料點,使雞群始終在一個地方活動,造成區域性的養殖密度增加。因此,應該在多點設置料槽和飲水器,每片放牧地設置3個以上喂料點較為適宜。
2.4體重要求
放牧土雞體重應達到0.5kg,育雛時間在50d以上。育雛期間飼喂全價配合飼料,放養后逐漸過渡到原糧。出欄前2~3個月只能喂黃玉米等原糧,否則將影響雞肉品質。
2.5保證一定時間的生產間歇期
間歇期盡可能長,兩次生產周期之間間隔時間不得低于30d,以利于放牧地消毒和自然生態的恢復。
2.6土雞蛋生產
為了延長土雞的飼養時間,增加雞肉風味,建議養殖戶待土雞第一個產蛋期完成后再出欄,一方面可提高土雞品質,還可以生產出優質土雞蛋,達到土雞和雞蛋雙豐收的效果。
2.7雞病的防治
除注射疫苗外,對雞瘟(新城疫)、消化道病等可采取飼喂大蒜的方法,即用紫皮大蒜2個,去皮搗成蒜泥,用白開水浸泡1h后過濾給雞飲水,每天1次,泡過的蒜渣也可拌入飼料中喂雞,效果非常明顯。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