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農機技術不斷發展,對農業生產帶來了積極推動作用。如何推廣全新的農機技術,則需要引起重視。在農機技術推廣中,卻仍存在一些問題,導致農業機械設備與農業生產技術在實際生產中得到的運用程度不高。
【關鍵詞】新時期;農機技術;推廣工作;存在問題;改革創新
從當前時代發展來講,農機裝備及相關技術發展迅速,并且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不斷運用,為現代農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所以,就需要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形成有效認識,通過合理措施,對農機技術推廣工作予以創新優化,構建起更加高效的推廣工作體系,讓農機技術可以深入運用到農業生產當中。
1當前農機技術推廣工作面臨的問題剖析
蒙城縣的整體地勢從西北向東南緩傾,地面高程在21~30米之間,沿渦河區域為黃泛沖積平原,土壤肥沃、適宜糧食生產。而蒙城縣一直以來也重視農業生產,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目前,蒙城縣農業生產對于農業機械的使用已經較多,不過不少農機設備已經偏向老舊,新型現代化、綜合化農機裝備相對較少,同時對于一些精細化、智能化的生產技術缺少利用。(1)推廣渠道存在局限。從目前農機技術的推廣來看,在具體的推廣渠道上較為單一,往往是以農技站為主導,通過村鎮等渠道,向農民傳授一些農機技術知識,這種由上而下的傳統方式,對于農機技術的推廣,在當前時代會形成一定的限制。降低農機技術推廣的切實效果。(2)人力資源不足,推廣工作壓力大。從目前農技站的具體人員配置來講,能夠投入到農機技術推廣中的工作人員數量非常有限,這導致農機技術推廣工作面臨困難。很多時候不是沒有做好推廣,而是沒有條件做好推廣,沒有足夠的人手來實施農機技術的推廣工作。(3)推廣缺乏針對性。從農民生產的角度講,每戶人家的實際情況并不相同,有的土地多,有的土地少,不同人的消費觀念也有不同。農機推廣,應該對對癥下藥,結合不同農戶的需求,展開針對性的推廣,這樣才能取得實際效果。然而就當前實際情況來講,農機技術推廣還比較籠統,未能考慮到農戶實際需求,與實踐生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導致農機技術的推廣效果不是很好[1]。
2農機技術推廣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推廣農機技術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服務農業生產,助力現代化農業建設。我國農業生產,不少農村地區還局限于傳統的小農經濟模式中,刀耕火種的傳統模式依然在使用,這樣的生產模式,已經完全滯后于時代發展,很難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2]。所以,加強農機技術推廣,對于農業生產,就能夠帶來非常顯著的重大意義。(1)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對先進的現代化機械設備與農業技術進行運用,可以讓農業生產擺脫傳統模式,進入到機械化時代,在生產上具備更高的效率,解放人力。比如安徽省蒙城縣,這是一個農業大縣,依據蒙城縣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蒙城縣夏收糧食作物87.3萬噸,增長1%。蔬菜種植面積18.2萬畝,增長5.2%。雖然糧食作物和蔬菜的產量都在增長,但是經濟效益并不高,這一點從人均收入就能看出來。2019年,蒙城縣生產總值383.6億元,人均GDP僅為26482.79元,遠低于全國70892元的平均水平。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就是農業人口多,農業生產效率低,導致經濟產值低。(2)有助于保持農業生產穩定。目前,農村地區存在棄種現象,年輕人選擇到城市打拼,一部分田地荒廢下來,留在農村的人無力耕種。通過農機技術推廣,可以依靠先進農機設備彌補人力的不足,讓留在農村的人,可以通過機械設備繼續維持農業生產,這樣可以讓農業生產得到穩定保持。同時,依靠農業機械的使用,也能夠降低自然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改善靠天吃飯的局面。尤其是對于蒙城縣來說,由于農業人口數量眾多,而且當地自然氣候變化大,容易出現洪澇、干旱等不同的氣象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負面影響。依靠農業技術裝備,構建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這樣可以讓農業生產對外部影響因素形成有效的應對,從而讓農業生產保持穩定,避免出現較大波動。(3)能夠提高經濟效益。農機技術的推廣運用,一方面可以解放人力,將精力投入到其他經濟活動之中;另一方面,基于先進技術的運用,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增加產量。基于這兩個方面的作用,就可以實現經濟效益提升。作為一個人口大縣,根據2018年末戶籍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全縣總人口1448488人,其中農村人口達到了1137672人,占比78.54%,接近八成人口都是農村戶籍。超過一百人從事農業生產及相關工作,導致收入水平偏低。2018年全縣農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13091元,低于全國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4617元。因此,通過推廣農機裝備,實現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同時,也可以解放部分人力,投入到其他經濟活動中,這對于提高地區經濟效益,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3創新農機技術推廣的可行措施分析
針對農機推廣存在的問題,有關人士需要形成認識。清楚把握推廣農機技術的積極意義,然后思考相應的對策,助力農機技術推廣的優化。農業經濟現今還處在較為初級階段,雖然近些年糧食產量逐步增長,但是提升幅度越來越小。而且,農村居民人均收入還處在較低的水平,距離全國平均水平尚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加強農機技術推廣,推動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現代化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實現農民增收。
3.1構建多渠道推廣體系
農機技術的推廣,要在渠道體系上多樣化構建。(1)可以依托于智能手機,通過手機短彩信、手機微信等渠道,展開農機技術推廣。比如,微信在農村地區已經得到了普遍使用,因此可以基于微信公眾號這一渠道,構建農機技術推廣陣地。具體來說,針對一種農機設備,可以對設備的名稱、作用功能、操作技巧等,通過文字+動態圖+視頻的形式,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相關的技術推廣內容,讓人們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對這些信息形成接受,了解一些基本的農機技術和相關知識。(2)可以基于電視渠道,立足本地電視臺,展開農機技術推廣,開設專門的農機技術欄目,向農民傳授相關的農機技術知識。雖然智能手機得到普及,但是在農村地區,人們依然保留著看電視的習慣,尤其是對本地電視臺的一些新聞比較關注。因此,農技站可以與地方電視臺合作,創設專門的農機技術電視節目,在晚間時段播放農機技術節目,讓人們可以通過觀看電視形成了解。(3)組織學習基地,從各鎮各村選拔學習員,到學習基地學習相關的農機技術知識,然后將這些知識帶回各鎮各村,進行宣傳,如此一來也就起到了推廣的作用。一方面,農技站可以發揮自身作用,建立專門的農機技術培訓班,然后和各村鎮對接,讓有意向使用農機的人,參加培訓班接受培訓,學習農機技術。另一方面,也可以和本地的一些職業技術學校構建合作關系,以精準扶貧為導向,發揮地方教育院校的教育功能,與農技站合作,構建專門的農機技術教育活動。
3.2優化人力資源輔助推廣
農機技術推廣工作,離不開人力資源的幫助。目前,農機技術推廣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不足,尤其是缺少高素質年輕人才,這導致農機技術推廣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支撐,導致很多工作有心無力,想做卻沒有條件。因此,針對農技站專業人才偏少的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合理的措施,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第一,內部培養。從農技站內部選拔年輕人,不分崗位,將年輕人集中起來展開培訓,使其掌握農機技術的相關專業知識,可以在一些特殊時候緊急投入推廣工作。第二,外部挖掘。這需要從外部招聘具備農機技術專業知識的人才,甚至可以引導返鄉大學生投身到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當中,由此構建起人才隊伍,為農機技術推廣工作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除了內部培訓和外部挖掘之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渠道來充實農機技術推廣隊伍。比如可以與當地職業技術學校建立合作關系,從職業技術學校召集農機方面的專業人員,參與到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當中。同時,還可以從農村篩選具有農機技術的民間人員,將其作為農機技術推廣的編外人員,充當輔助推廣的角色。
3.3立足實際優化推廣
農機技術的推廣,還需要立足實際。一方面,要立足農戶的需求實際,要先對農戶的具體農機需求展開調研,比如種植面積、種植作物等。了解到這些需求之后,再針對性地推廣適宜的農機裝備或是農業技術。對于小麥種植,可以使用的農機裝備有小麥播種機、免耕播種機、電動噴霧機、自動接糧小麥收割機、打捆機等等。因此,在進行農機技術推廣的時候,就應該重點針對小麥種植生產展開農機技術推廣,將播種機、收割機、噴霧機等農機設備,推廣到農業生產中進行使用,提高農業生產種植的自動化程度。如此一來,一個人就能完成大面積耕地的農作,大大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另一方面,要立足生產實際進行推廣,也就是說農機技術的推廣,要深入田間地頭,對農機裝備的操作,農業技術的使用,進行詳細演示,確保農民形成認識掌握,讓他們會操作會使用,這樣才能激發其購買農機或使用相關技術的信心。比如對小麥播種機的農機技術推廣,就可以立足實際,到田間地頭對小麥播種機的使用技巧予以詳細說明:(1)使用前需要對播種機做好調整,根據說明書,對播種量、開溝器行距、開溝覆土鎮壓輪深淺等參數進行調整。(2)加好種子,保證加種量至少要蓋住排種盒的入口。(3)進行試播。在大面積播種前,需要先進行短距離試播,一般20米左右,觀察播種機情況,確認播種效果。播種效果達標后,才能進行大面積播種。(4)保持播種機直線勻速行走。使用播種機進行小麥播種時,需要保證機械行走的時候保持直線勻速行走,確保播種均勻。通過深入田間地頭,對農機裝備技術詳細演示和說明,這樣可以讓人們形成切實理解,提高推廣效果。
4結語
農機技術推廣在當前時期存在一些問題,農技站工作人員需要對此形成重要共識,然后通過構建推廣渠道、建設人才隊伍以及結合實際推廣等措施,讓農機技術推廣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秀榮,張旭嬌.新時期基層農機推廣工作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8(18):197.
[2]夏小龍.新形勢下鄉鎮農機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創新探索[J].農民致富之友,2018,591(22):177.
作者:趙強美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