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積金制度在我國房產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對拉動經濟增長,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本篇房產論文以北京市住房公積金的日常管理為例,通過對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提取以及轉移業務的詳細闡述,探析加強住房公積金日常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推薦期刊:《中國房地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主管的全國房地產業綜合性、專業性刊物;本刊于1980年創刊,在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1001-9138;國內統一刊號:CN12-1006/F。它立足全國,面向世界,是全國房地產行業創辦歷史最久、發行量最大的刊物。
自1991年上海市率先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至今,住房公積金制度已經在我國實施了二十多年,其范圍已覆蓋到全國各大中城市、縣城及建制鎮的區域。事實證明,住房公積金制度在拉動城鎮住房消費、提升城鎮居民住房條件,促進城鎮住房分配貨幣化、市場化、社會化,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和住房歷史遺留問題等方面發揮了小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信息化革命迅猛發展的今天,住房公積金的日常管理和使用也逐漸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一)各單位住房公積金托收時間的不一致易導致出現繳存年限中斷現象
為避免員工因變動工作單位而出現重復繳存住房公積金現象,北京市目前采取的措施是,員工的離職單位先行減員后,新入職的單位才能將其增員。但是,在大部分單位通過委托銀行收款繳存住房公積金并且每月只能上報一次增減人員變動的情況下,常常因各個單位委托銀行收款時問的小一致,而容易出現新的工作單位因原工作單位還未減員而增員小成功的情況,這種情況將會導致員工的住房公積金繳存年限出現中斷。按照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貸款政策要求,繳存年限一旦中斷將導致員工在未來12月內小能進行住房公積金貸款購房,如此一來,大大降低了繳存職工住房公積金的利用效率。
(二)住房公積金提取手續繁瑣且容易出現丟失原件的情況 2014年6月18日,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住房公積金提取管理的通知》(京房公積金發2014年4號文),文中要求職工以購房(還貸)為由申請提取,所購住房使用了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住房公積金貸款,管理部應在管理中心系統核實購房信息。經核實情況屬實,職工只需提供如下三項材料,本人及其配偶可提取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提取申請書;提取申請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提取申請人銀行儲蓄存款賬戶。
(三)因住房公積金賬戶轉移時信息不對稱,造成轉移失敗幾率增大
住房公積金賬戶雖然現在已經可以實現全國范圍內轉移接續,但是在轉移過程中需要員工所在的新單位出具繳存賬戶轉移證明。因目前全國各地的住房公積金管理系統及管理方式小統一,導致全國各地區出具的繳存賬戶證明的格式及內容各異,這樣一來,員工住房公積金賬戶轉移失敗的幾率大大增加,常常出現因為賬戶內容信息的小對應而導致賬戶小能及時轉移到位。一旦賬戶資金無法流轉銜接,造成的最終結果往往是員工在京的原工作單位為其繳存的賬戶因離職而無法使用,而異地新單位的賬戶繳存年限小足小能用于住房公積金貸款買房,從而導致出現住房公積金“沉睡”現象。住房公積金賬戶一旦變為“死水”,一則易滋生腐敗,二則也使得資金利用率降低,三則因為辦理賬戶轉移業務效果的大打折扣而導致賬戶繳存單位工作成本的大大增加。
二、對策及建議
如果我們要解決住房公積金利用率低、提取手續繁瑣、待遇享受困難以及大量資金沉淀等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從精算的信息化管理角度來保證住房公積金制度的高效運行。
(一)利用信息化系統改變傳統管理方式,允許各單位每月在銀行托收日期之前多次上報增減人員
為了避免員工因為變更單位而出現繳存中斷的情況,建議允許各繳存單位的充分利用住房公積金網上業務系統,在設定的銀行托收日期以前,小限定每月增減人員的上報次數。例如:員工小李的原單位是每月25日以前上報數據,而新單位是每月5日以前上報增減人員數據。如果依據原來業務要求,為了保證小李在新單位增員成功,那么原單位則必須在當月5日之前將小李做減員,但是在每月只能上報一次增減員的條件下,如果原單位在5日前將員工小李減員,將導致當月原單位無法再進行其他入職或離職的員工增減人員的處理。
(二)開通網上提取申請業務辦理功能,降低員工住房公積金提取成本
為避免員工身份證、購房合同及購房發票發生丟失、破損的情況,建議建立住房公積金網上提取申請業務的辦理功能,提取申請人可以在網上進行以下業務的辦理:提取業務的預約、材料的審核、約定支取周期的制定以及《住房公積金支取記錄單》的打印等。這樣,單位的住房公積金經辦人就不需要攜帶大量的購房、租房等相關材料前往管理中心進行審核,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亦不需進行房屋信息的大量錄入,更重要的是員工的身份證等原件小會因辦理提取業務上交給單位經辦人而同時無法辦理其他事情,也小會出現丟失、破損等一系列問題。目前,廣東省深圳市已經成功實現了二次支取住房公積金網上辦理提取業務的功能。只要管理部門將相關業務信息進行進一步的整合、歸集,便有可能達到全社會范圍內進行信息資源共享,將有效降低單位經辦人的辦公成本并更加高效地維護員工的待遇享受權益。
(三)建立健全住房公積金賬戶網上轉移業務功能,統一全國范圍內的賬戶轉移格式
由于目前全國各個地區的個別單位依舊存在小為員工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情況,或雖然為員工繳存住房公積金,但在開具的賬戶轉移證明上存在著明顯的信息缺失、書寫模糊、格式小規范、內容小詳盡等情形,造成了因員工離職而導致住房公積金賬戶繳存年限中斷,賬戶金額停滯小能有效利用等弊端。在電子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各地區住房公積金賬戶異地轉移接續,并不存在技術上難題。建議:第一,各地區的相關管理部門在建立網上信息系統平臺的基礎上,進行相關數據的整理、分析、加工、解構、重構;第二,將全國住房公積金轉移賬戶格式一體化,最終實現在網上信息系統平臺做到賬戶轉移實時化,提高公積金的使用效率,實現公積金本身的價值。
三、結語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8月末,全國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職工1.07億人,繳存總額7.03萬億元,職工提取總額3.49萬億元,繳存余額3.54萬億元。大量“沉睡”的公積金要想被“激活”,必須在管理方式上、在變革中動“大手術’夕,使公積金的繳存、提取、貸款、轉接具有更大的自由度。所以,以網絡技術為平臺,借助科學技術的優勢,加以精細化的管理為輔助對象,實現住房公積金的信息化管理,則更有利于資金數據的管理能力、服務能力和經辦能力的提升。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