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高職類學生理論基礎薄弱,傳統教學效果不佳,本文以我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為例,充分利用結合校企合作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在高職電子類專業中運用“師徒制”教學模式為社會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關鍵詞:師徒制;教學模式;職業教育;校企合作
近幾年,我校在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上開展了校企合作下的現代學徒制試點與改革工作,主要采取依據市場需求和技能競賽要求,針對就業崗位,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進行了大膽的改革,經過這兩年的探索與研究,初步探索出一條適合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的“師徒制”教學模式[1-2]。
一目前電子類專業教學現狀
(一)入學學生的現狀
目前,高職學校的生源素質下降眾所周知,其中有中專職業學校對口升學的學生,這部分同學技能水平相對較好,但理論水平欠缺,還有就是普通高中升學的同學,這些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扎實,但技能水平幾乎沒有,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就導致我們的同學起點相差較大,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參差不齊[3]。
。ǘ┙處熃虒W的現狀
傳統的實踐教學方式多為課堂講授加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雖然學校安排了較多的實踐操作課程,但因為電子類的專業課程相對還是比較抽象,加上學生平時的物理和高等數學基礎較差,所以就很難使學生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導致我們的學生在畢業后理論基礎不扎實,實際技能掌握不牢,適應具體的崗位能力不好,就業競爭力就難以保證。
二“師徒制”教學模式在我校電子專業中的運用
。ㄒ唬┳龊脤I的頂層設計
做好專業的頂層設計首先得完善好人才培養方案,它是專業教學的總體要求與依據,針對應用電子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電子產品的設計、生產和售后,電子設備的使用安裝、調試、維護與技術支持等崗位群,我們精練出相應的專業課程去做支撐,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采用1+2+3的模式,也就是一個專業,兩個方向,電子產品設計方向和電子產品制造與維護方向,然后我們再把每個方向用3門及以上的核心課程來支撐,這樣就把培養思路理清楚了。其次是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如下表1,我們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再請同行高校與企業專家共同商討專業課程設置,并和合作企業在具體能力培養方面具體溝通,為學生精心安排了基礎課、專業基礎課、核心專業課和輔修課,一步步把學生培養成為理論夠用,技能扎實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ǘ┚木幣藕诵恼n程的師徒制教學模式
核心課程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關鍵課程,作為專業帶頭人,深知其重要性,我們通過教研室開會討論,大家一起探討如何在現有學情環境下,利用好現有的實驗實訓設備,把師徒制教學模式做得更好,就其學校教學課程而言,首先在專業內部組建興趣小組,抓好尖子生的培養,在具體核心課程的教學時采用教師精心教,學生分組學,過程中采用針對性輔導和結果點評的師徒制教學模式進行。為了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教學過程中來,我們把每個小組選出組長,這里也稱為“小師傅”,形成教師—小師傅—普通學生的教學模式,平時在授課前把相關的課程與項目資料通過網絡形式下發到每個小組,做到課前預習,并對每組的小師傅進行重點輔導。在授課時,教師先把重點問題和重點注意事項說明清楚,針對預習中出現的問題著重講解,再利用教學做一體化授課方式進行實訓,充分利用好小師傅的橋梁作用,運用好小組討論,在這過程中,教師做好輔導作用,在遇到棘手的問題教師再重點輔導講解,這樣的師徒制項目化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解放了老師,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調整教學進度,使我們同學充分的調動起來,教學效果得到全面的提升[4]。¨
。ㄈ┌“師徒制”融入校企合作
為了讓學生更快融入企業,獲得相應崗位技能,由二級學院牽頭,2017年12月20日上午,我校與合肥新匯成微電子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實訓基地,成立“新匯成”訂單班,目前已經組織兩屆學生前往企業分別進行為期8周的跟崗學習,在跟崗實習中,實行雙元制管理模式,不僅學校為同學們安排了指導教師,進行跟崗的跟蹤指導與服務,企業也為前去的學生安排了培訓和帶班師傅,實現了雙元制管理體系和校園到企業的無縫對接。與此同時,教研室針對企業主營業務是集成電路封裝與制造,在課程設置中加開了《集成電路芯片制造工藝技術》,通過企業參觀認知學習和校內課程講授,使學生在學校就對企業的制造工藝相關技術有初步了解,到企業后通過崗前培訓,跟崗熟悉,獨立操作等環節,使學生一步步得到鍛煉,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技術型人才[5]。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與改進策略
自組建工學結合的“師徒制”訂單班并通過教學模式改革以來,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日趨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更加科學,學校與企業聯系更加緊密,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形成了有機整合,充分發揮了高校的理論教學優勢和企業在技術、資金等方面的資源優勢,較好地改善當前“教學”與“就業”相互脫節的現狀,對提高高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有很好的幫助,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
。ㄒ唬﹦撛炝己玫膸熗疥P系
首先是在校學習和企業實踐不同環境模式的結合上要下功夫,在學生培養前,培養期間就得把我們師徒制的教學模式更廣泛更深入的推向學生,事前了解在培養的環節中學生作為主體的重要性。在目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當中,基本上都是統一化的課堂教學方式,由此容易致使師生之間關系比較平淡,許多教師把上課僅僅當做自己的一項工作,最關鍵的工作任務就是將專業知識教授給班級學生,基本上很少思考學生有沒有真正切實的理解和掌握。這樣的方式下,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和尊重程度就會比較低,由此不但阻礙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創建,而且很難打造出溫馨、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高質量人才培養的成效就很難有效提高。長期下去很容易致使學生在畢業之際就面臨失業的難題,學生欠缺高水平的技術能力。想要有效改善此問題,就需要學校充分考慮到當前社會新時期中對于人才的要求,不斷及時的強化校企合作,為學生們帶來更多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實習實踐機會,并且著重強調師徒制的電子專業人才培養方式,使得學生通過學習不斷的增加與教師之間的互相了解,之后在信任教師的前提下創建良好的師徒合作關系。除此之外,為了有效的降低專業學習上的盲從性,作為徒弟還可以主動向師傅提出想要和他進行學習的師徒申請,之后師傅依據徒弟的具體個性、興趣點,以及申請意愿等等選擇合適的徒弟。在確立了師徒關系之后,為了更好的提升師徒之間的感情和信任程度,師徒可以借鑒中國傳統的拜師制,舉行一個簡單但嚴謹的拜師儀式,由此確定的師徒關系會更加具有嚴肅感與認同感。當拜師儀式完成之后,師傅要充分利用申請下來的教學項目對徒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和引導,由此逐漸強化師徒間情分,提升徒弟對于師傅的崇敬之情和信任程度。
(二)強化師徒的工匠精神
從古至今,“精益求精”是都是匠師一生追逐和堅守的匠心思想和文化,并且匠師會將品德操守為先、得益兼備當做自己的行動導向,對于新時期教育來講,著也是值得人們堅守和尊敬的地方。所以,高職電子類專業在運用師徒制教學模式的時候,要十分重視師徒的工匠精神強化,將工匠精神結合至教育教學當中,由此不但有利于提高師徒彼此的嚴謹敬業精神,還能夠有效的帶動高質量電子人才培育。第一,師傅必須要為徒弟樹立起優秀的標桿,對徒弟進行言傳身教,使得師傅的優良品德與精神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徒弟。師傅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嚴格、謹慎和務實,盡可能做到精益求精,使得自身的工匠精神感染到徒弟。第二,師傅要對徒弟進行嚴格的學習考核,及時了解和掌握徒弟的學習近況,由此有針對性的進行不足之處糾正和指導,使得徒弟能夠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學習,做到全程貫徹工匠精神的培養。第三,師傅要為徒弟講述優秀典型,可以講述自己曾經帶過的所有徒弟當中的優秀者事例,讓徒弟通過別人的成功事跡得到激勵,更積極的進行學習。
。ㄈ┬F箅p向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要建立校企共同進行人才培養的策略,由此能夠提升師徒制的應用效果。在培養人才過程中,首先要和企業更多的互派人員進行學習交流,企業的技術人員引進學校授課,把企業技術與文化預置到我們的教學中,與企業共同進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在制定之前,學校要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當下行業的現實運行情況與發展趨勢和方向,以及企業人才需求方向與需求量。除此之外,學校要對企業和畢業學生展開深層調查,融合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根本所需,以及電子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所需,制定高質量人才培育目標與規格。與此同時,學校還要和企業一起共同設計和開發電子專業課程體系,從而確保學生的職業素質與能力始終是教學重點內容,為學生畢業之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此外,還可以將教師送到企業進行交流學習,讓一線教師能接觸到企業先進的制造技術和人才培養需求,為教師在校教學提供技術革新與改進方向,這樣才能更好地把師徒制教學模式用好發揚好。其實師傅不管是高職院校教師,還是企業的優秀職工,都必須要做到不僅能夠授課還能夠有能力完成具體工程項目,使得自身成為雙能型師傅。雙能型師傅指的不但是具有講師和工程師資質,還要在具體教學和具體企業崗位上做到充分把握和游刃有余,實現校內師傅能夠完成企業工作,企業校外師傅可以完成學校教學工作。
。ㄋ模┙⑷瞬排囵B考核評價體系
最后,建立有效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對每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集我們在實施過程中的不足,形成數據分析,為將來的改進做好數據依據和準備[6]。對于師徒制學習期結束的學生,可以采用綜合考核評價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客觀成績評定。其中專業理論占考核評價的30%,技能操作占考核評價的40%,這兩方面主要考察學生對于基礎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此外,勞動素質占據考核評價的20%,日?记谡紦己嗽u價的10%,這兩方面主要考察學生的職業操守和品德修養。經過這些考核,形成學生最終的評定成績,從而對教學成效進行實際真實的反映,進行相應的完善。
四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高職類電子專業的學生理論基礎差,我們要認真研究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在核心課程教學上綜合運用“師徒制”教學模式,發揮教師的指導性,調動學生積極性,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優勢,實現雙主體培養,實踐證明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值得更多的運用與更深層次的探索。
參與文獻
[1]彭桂枝.¨“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17(3):53-56.
[2]邵慶龍,姜家吉,趙偉強.¨高職高專現代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當代職業教育,2016(9):63-66.
[3]朱敏成.¨發展現代學徒模式¨提高學生就業能力[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02(6):68-70.
[4]潘琦華,PanQihua.¨師徒制教學模式在高職文秘專業教學中的應用——以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為例[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7(9):100-102.
[5]汪丹丹.¨師徒制在高職集成電路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實踐探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07):50-51.
[6]陳靜.現代師徒制:中職學校教育的新模式[J].教育現代化,2018,5(42):334-336.
[7]荊坤坤,紀啟國.師徒制教學模式在高職電子類專業實驗課程中的應用探索[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19,(6):21,29.
[8]舒華,王黔.高職汽修專業"現代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汽車博覽,2019,(2):32.
[9]陳樹文.現代技術下的"虛擬師傅"在現代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應用探索[J].現代經濟信息,2018,(27):401-402.
作者:紀啟國 荊坤坤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