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油油的稻田邊走一圈,屏幕上當即顯示出稻田地點,再一點,土壤、氣候、當前作物辦理辦法等相關消息都顯示出來了。今天下戰書,耕田大戶胡雪明在農林專家的指點下,用起了掌上電腦,這臺電腦恰是吳江實施“切確農業”的主要載體。
胡雪明是松陵鎮農創村耕田大戶。他樂呵呵地說:“當前耕田有了一個貼身的專家級‘教員傅’,施肥用藥切確到幾斤幾兩,既可削減成本,又可添加產量,太好了!”
“保守的耕耘體例是看天、看地、看苗,憑的是經驗堆集,數字化耕田是按時、定量、定位,靠的是切確辦理。”吳江市作物栽培手藝指點站吳福觀如許給切確農業定位。
所謂切確農業,就是操縱衛星全球定位系統、遙測遙感手藝和計較機,把農業辦理定量化、數字化,做到切確功課、切確施肥和切確估產。
作為江蘇省切確農業科技落戶示范市,吳江與南京農業大學進行了長達三年的切確農業示范合作,并進行了小面積試點。試點結果,同樣一塊田,可間接削減化肥用量,農藥利用量也大幅削減,不只平均減產,還削減了農業面源污染。
市農林局副局長嚴豪富說,吳江已具備大面積實施“切確農業”的根本,吳江土壤檢測數據已全數數字化,繪出了數字地圖,并采用定位系統進行了定位,專家按照土壤、作物、品種、氣候等材料設想出一套軟件,指點消息終端進行切確操作。
當天,吳江市農林局在農創村舉行了簡短的電腦發放典禮,全市個耕田大戶將操縱電腦供給的消息耕田,這也標記著吳江的“切確農業”項目邁出了本色性的程序。
此刻,這個大戶通過培訓已可以或許無效控制這套切確農業辦理系統的操作方式,能夠間接通過收集與專家進行互動。作為示范戶,他們還肩負著帶動周邊農戶的,將“切確農業”的學問傳導開來。
據領會,此次個大戶的種植面積達畝。下一步,市農林局將逐漸擴大到萬戶萬畝地盤,再通過幾年勤奮,讓整個吳江“切確農業”的道。
記者德律風采訪了省農科院院長嚴少華,他對吳江的做法充實必定,他說,如許的做法在常熟、昆山還只是試點,像吳江如許大面積地推開,走在了姑蘇和全省的前頭。
省農科院農業資本與研究所研究員金之慶闡發,由于土壤前提、病蟲害發生的分歧,需要的化肥、農藥量具有較著的差別。而保守農業肥藥用量“一刀切”,導致過量肥藥,不只華侈,還會形成污染。農田顛末科學切確的辦理后,每一次施肥用藥都能夠真正把肥藥施到刀口上。
圖為胡雪明拿到掌上電腦后來到田頭試用,專家在現場指點。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