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灌溉技術相比,溝灌技術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在我國北方灌區,根據灌溉技術要求,灌溉很少得到嚴格應用,浪費水的現象非常嚴重,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一篇優秀溝灌技術論文。
0引言
地面灌水方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灌水方法。全世界現有灌溉面積中,約有90%左右的采用地面灌溉。在我國農田灌溉發展中,地面灌溉方法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勞動人民數千年來已積累了極為豐富的地面灌水經驗,對提高和發展農牧業生產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我國地面灌溉面積仍占全國總灌溉面積的98%以上。
然而我國北方灌區實施地面灌水的主要問題是不嚴格按灌水技術要求灌水,采用大水溝漫灌,浪費水十分嚴重。下面主要論述節水型溝灌灌水技術的幾種主要形式。
1封閉式直形溝溝灌技術
封閉式直形溝溝灌主要適用于土壤透水性較強、地面坡度較小的地塊,一般封閉溝溝距約0.6~0.7m,溝深約0.15~0.25m,溝長為30~50m。當地面坡度為1/400~1/1000時,單溝流量一般為05~10L/s.灌水定額為20~40m3/畝。灌水時,將3~5條灌水溝劃為一組,由兩人看管。一人在灌水溝首負責調劑入溝流量、巡護渠道和改灌水溝溝口,另一人隨水流疏通灌水溝,掌握各溝水流進度。
2方形溝溝灌技術
方形溝溝灌主要適用于地形較復雜,地面坡度較陡(1/50~1/200)的地段,灌水溝長一般約2~10m,地面坡度陡時宜短,坡緩時宜長。每5~10條灌水溝為一組,組間留一條溝作為輸水溝,就成為一個方形溝組。灌水時,從輸水溝下段第一方形組開口由下而上澆灌。第二次灌水時,仍利用原渠口由上而下澆灌。方形溝溝灌需要通過掌握溝內蓄水深度來控制灌水定額。一般溝中水深蓄到10~13cm時,灌水定額可達40m3/畝。
3八字溝溝灌技術
八字溝溝灌由輸水溝或者分水溝引水,經引水短溝(長1.0~1.5m),然后分水到灌水溝內。每一八字溝,可以控制5~9條灌水溝。八字溝向灌水溝灌水時應先遠后近,待兩側逆水溝流到1/3溝長后,再向中間灌水溝灌水,這樣就可以較好地控制入溝水量,克服各溝進水不均的缺點。八字溝適用于地形較復雜的地塊。
4細流溝灌技術
細流溝灌是用短管(或虹吸管)或從輸水溝上開一小口引水。流量較小,單溝流量為0.1~03L/s。逆水溝內水深一般不超過溝深的1/2,大約為1/5~2/5溝深。因此,細流溝灌在灌水過程中,水流在灌水溝內,邊流動邊下滲,直到全部灌溉水量均滲入土壤計劃濕潤層內為止,一般放水停止后在溝內不會形成積水,故屬于在灌水溝內不存蓄水的封閉溝類型。
細流溝灌的優點是:①由于溝內水淺,流動緩促,主要借毛細管作用浸潤土壤,水流受重力作用濕潤土壤的范圍小,所以對保持土壤結構有利;②可減少地面水份蒸發量,比灌水溝內存蓄水的封閉溝溝灌蒸發損失量減少2/3~3/4;③可使土壤表層溫度比存蓄水的封閉溝灌提高2℃左右;④濕潤土層均勻,而且深度大,保墑時間長。
5溝壟灌灌水技術
溝壟灌灌水技術,是在播種前,根據作物行距的要求,先在田塊上按兩行作物形成一個溝壟,在壟上種植兩行作物,則壟間就形成灌水溝,留作灌水使用。因此,其濕潤作物根系區土壤的方式主要是靠灌水溝內的旁側土壤毛細管作用滲透濕潤。
溝壟灌方法一般多適用于棉花、馬鈴薯等薯類作物或寬窄行相間種植作物,是一種既可以抗旱又能防漬澇的節水溝灌方法,這種方法的主要優點:①灌水溝壟部位的土壤疏松,土壤通氣狀況好,土壤保持水分的時間持久,有利于抗御干旱;②作物根系區土壤溫度較高;③灌水溝壟部位土壤水分過多時,尚可以通過溝側土壤向外排水,從而不致使土壤和作物發生漬澇危害。主要缺點是,修筑溝壟比較費工,溝壟部位蒸發面大,容易跑墑。
6溝畦灌灌水技術
溝畦灌類似于畦灌中寬淺式畦溝結合的灌水方法。這種溝畦灌是以三行作物為一個單元,把每三行作物中的中行作物行間部位處的土壤,向兩側的兩行作物根部培土,形成土壟,而中行作物只對單株作物根部周圍培土,行間就形成淺溝,留作灌水時使用。溝畦灌方法大多用于灌溉玉米作物。它的主要優點是,培土行間以旁側入滲方式濕潤作物根系區土壤,根部土壤疏松,濕潤土壤均勻土壤通氣性好。
7播種溝溝灌技術
播種溝溝灌主要適用于溝播作物播種缺墑時灌水使用。當在作物播種期遭遇干早時,為了搶時播種促使種子發芽,保證出苗齊,出苗壯,而采用的一種溝灌灌水技術。
播種溝溝灌的具體技術是,依據作物計劃的行距要求,犁第一溝時隨即播種下籽;犁第二溝時作為灌水溝,并將第二犁翻起來的土正好蓋住第一犁溝內播下的種子,同時立即向該溝內灌水;之后,依此類推,直至全部地塊播種結束為止。這種溝灌方法,種子溝土壤所需要的水分是靠灌水溝內的水通過旁側滲透浸潤得到的。
因此,可以使各播種種子溝土壤不會產生板結,土壤通氣性良好,土壤疏松,非常有利于作物種子發芽和出苗。播種種子溝可以采取先播種,之后再灌水;或隨播種隨灌水等方式,以不延誤播種期,并為爭取適時早播提供方便條件。
8溝浸灌“田”字形溝溝灌技術
溝浸灌“田”字形溝灌是水稻田地區在水稻收割后種植早作物的一種灌水方法。由于采用有水層長期掩灌的稻田,其耕作層下,通常都形成有透水性較弱的密實土壤層(犁底層),這對早作物生長期間,排除因降雨或灌溉所產生的田面積水或過多的土壤水分是不利的。據經驗總結和試驗資料,采用這種溝灌方法可以同時起到早灌澇排的雙重作用,小麥溝浸灌比格田淹灌可以節水31.2%,增產5.0%左右。
9隔溝灌灌水技術
采用隔溝灌灌水時,不是向所有灌水溝都放水,而是對灌水溝實施間隔放水,一般多采用間隔一條灌水溝灌一條灌水溝的方法。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作物需水少的生長階段,或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以及寬窄行作物。通常寬行間的灌水溝實施灌水,而窄行間的溝則不進行灌水。這種隔溝灌水方法是在作物某個時期只對某些灌水溝實施灌水,而在另一個時期,則對其相鄰的灌水溝灌水。這樣,由于作物根系的向水性,可以用這種控制隔溝灌水方法來控制作物根系的生長,同時也達到了節水的目的。
10結語
溝灌法與其他灌溉方法相比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如果不選擇合適的溝灌技術,對水的浪費是很嚴重的。因此要充分了解各種節水的溝灌灌水技術,在適當的時候選用適當的灌水方式可起到很好的節水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秀琴,楊林平,李林燕.節水溝灌技術[J].寧夏農林科技,2010(5).
閱讀期刊:節水灌溉
《節水灌溉》雜志是中國節水灌溉專業領域唯一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技術類刊物。創辦的宗旨是:在中國大力宣傳、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準確及時地傳遞國內外有關節水灌溉技術研究的新動態、新成果和新信息;既能滿足廣大科技人員獲取信息指導其科學研究的要求,又能滿足廣大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學習理論應用于實際工作的要求。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