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9-02 所屬期刊:經濟中文核心期刊
四川農業科技雜志社簡介 《四川農業科技》(月刊)創刊于1971年,是由四川省農業廳和四川省農科院聯合主辦的四川省內唯一的省級綜合性農業科技期刊。 《四川農業科技》本刊以服務農業、服務農村、服務農民為宗旨,以聯系和溝通農村生產、流通為己任,深受廣大
四川農業科技雜志社簡介
《四川農業科技》(月刊)創刊于1971年,是由四川省農業廳和四川省農科院聯合主辦的四川省內唯一的省級綜合性農業科技期刊。
《四川農業科技》本刊以服務農業、服務農村、服務農民為宗旨,以聯系和溝通農村生產、流通為己任,深受廣大讀者喜愛。獲獎情況: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全國綜合性農業科技優秀期刊;四川省優秀期刊;四川省一級期刊。
四川農業科技雜志欄目設置
農業論壇、調查研究、專題研討、致富能人、市場觀察、優新品種、種植技術、養殖技巧
四川農業科技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全國優秀科技期刊
四川農業科技雜志最新目錄
大麥新品種比較試驗李春龍
(27)貴玉2號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張曉蓉;李久橋
(28)四川省農業廳積極貫徹落實產業精準扶貧工作措施種植技術
(29)仁和區水稻低產原因調查及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李順康
(32)渠縣超級雜交中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高產栽培技術何建明[1];夏壽江[2]
(34)2016年冬草莓罕見低溫凍害及防御措施陳樂[1];于成[2]
(36)龍王貢韭高效栽培技術陳靜
(38)青川羊肚菌人工仿生栽培技術馬蓉
(40)成都地區番茄栽培技術余彬
四川農業科技雜志推薦閱讀
《甘肅農業科技》(月刊)創刊于1963年,前身是《農 業科技簡訊》,1970年改名為《甘肅農業科技簡訊》,1973年更名為《甘肅農業科技》。 1980年經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批準向國內公開發行,1988年經國家科委和新聞出版署批準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甘肅農業科技》已成為西北地區乃至國內有 較大影響的農業科技期刊之一。我們全體編輯將恪守辦刊宗旨和編輯方針,把《甘肅農業科技》辦得更好,全心全意地為廣大讀者和作者服務。
四川農業科技雜志社征稿要求
1、《四川農業科技》投稿時請將稿件電子版(以WORD形式)發送至本刊投稿郵箱,在稿件中注明作者的真實姓名、單位、電話、電子郵箱、樣刊投遞地址和郵政編碼,如需署筆名請注明;并提供作者簡介、中文摘要和關鍵詞、參考文獻等內容,具體規范要求如下。
2、《四川農業科技》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簡歷以及研究方向(任選)。
3、《四川農業科技》中文摘要:篇幅為200字左右;關鍵詞:每篇文章可選3~8個。 4、參考文獻:
(1)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出版社:初版地,初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3)報紙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報紙名,初版日期(版次).
(4)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5、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經發表,即付稿酬。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本刊已被國內多家數據庫收錄,如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請在來稿時聲明,本刊將作適當處理。
6、對以電子郵件方式投稿者,本刊均以電子郵件方式將處理結果告訴作者,請及時查收電子郵箱;對以信函方式投稿者,仍以信函方式通知作者。對未采用稿件不退原稿,請作者自留底稿;對采用的稿件,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將作必要的修改、刪節或摘編,如不同意請說明。
7、凡向本刊投稿者,均作自愿接受上述約定。
下一篇:《上海質量》版面費
相關期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