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內科神經癥主要是臨床患者表現為心血管疾病相關癥狀的綜合征,作者在這篇臨床醫學論文中分析了治療方法,由于心血管內科神經癥除了心理和精神因素之外,還存在神經遞質對大腦功能的影響,所以臨床中我們可以加服神經系統調節劑,改善臨床心悸、心痛、胸悶、抑郁等癥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中國心血管病研究》以從事心血管病醫療、科研、預防、教學工作者為主要讀者對象,報道心血管病學領域領先的科研成果,臨床心內、心外科和心血管介入等診療經驗,以及密切結合臨床并對臨床有指導意義的基礎理論研究等。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臨床醫學心血管內科神經癥的治療。方法 本文通過分析心血管內科的神經癥臨床特點及表現,進一步在明確心血管神經癥臨床表現的基礎上, 分析了心血管神經癥的診斷與治療。結果 通過給予患者心理治療、健康教育、藥物治療后,患者心悸、手腳發涼、胸悶、胸痛、頭暈、失眠等癥狀明顯改善。結論 對于臨床醫學心血管內科的神經癥的治療,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要給予心理治療、健康教育,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神經癥
所謂的心血管內科神經癥主要是臨床患者表現為心血管疾病相關癥狀的綜合征,屬于一種功能性神經癥。目前,心血管神經癥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尤其是更年期的婦女以及腦力勞動者[1]。臨床中患者通常表現有心悸、氣短、胸痛等系統功能紊亂神經癥,容易誤以為是心血管疾病,從而到心血管內科就診。通常不能明確診斷,耽誤病情。所以研究心血管內科神經癥的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臨床病癥特點
在通常情況下, 根據患者心血管功能失調的癥狀較多, 同時又缺少陽性的體征, 并伴有神經癥表現, 經心血管方面的觀察與醫療機械檢查, 并沒有發現器質性心臟病的現象時, 可以考慮診斷為心血管神經癥。但需要注意的是, 必須盡可能將器質性心臟病進行排除, 以防誤診。通常患有心血管神經癥的患者有如下癥狀:器質上:心率過快,心跳聲音過大,有些伴有雜音,伴有血壓輕度升高等;神經癥上:具有失眠多夢、食欲低下、頭疼抑郁等癥狀。臨床診斷中還發現,患者的體征檢查會呈現陽性,房性或室性伴有特異性ST-T 波的改變、血壓有輕度的升高等特點。
2心血管神經癥的臨床表現
心血管神經癥主要表現在心血管軀體方面的障礙。如果患者在自主神經興奮病癥的基礎上, 又產生了一些非特異性的癥狀, 比如: 某些部位的痛感或者異樣感覺等。當時, 這些痛感與感覺多多少少會受到患者心理因素的影響。總之, 心血管神經癥的主要特征就是自主神經癥狀, 涉及到循環、呼吸以及神經系統等方面, 具體臨床表現如下:
2.1心血管神經癥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胸痛、胸悶以及喘氣等癥狀,這些癥狀可以單一出現也可以聯合出現。有些患者誤以為胸痛與運動有關, 其實兩者并沒有直接關系。還有一些患者會出現心動過快的現象, 比如達到100~120次/min。
2.2有些心血管神經癥患者會出現汗多、手腳冷或者熱、手腳顫抖、腹部脹痛、多次大小便等癥狀。
2.3心血管神經癥患者通常伴隨著其他一些癥狀, 比如: 沒力氣、容易失眠、沒有食欲以及低熱等。甚至有醫務研究者報道, 一些心理方面的反應, 如: 依賴性強、心理沖突等在心血管神經癥患者中普遍存在, 當然這些心理反應也會與各人的外界環境以及個性等有關系。
2.4心血管神經癥患者進行治療后, 一般效果是較好的, 并不會影響患者的壽命, 但有些患者由于長期處于神經緊張及焦慮的狀態, 將會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的正常進行。
3治療方法
心血管神經癥的治療可以采用以心理治療為主, 而藥物治療為輔的方案。由于心血管神經癥的發病原因沒有權威且明確的說法, 而且與神經類型、內分泌、基因等因素都有著重要的關聯性。因此, 目前還沒有單一藥物能夠對心血管神經癥具有顯著的療效。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3.1藥物治療 針對患者的個體差異給予對癥治療。復方丹參丸治療,3次/d,舌下含服,并且聯合谷維素(10mg/次,3次/d);嚴重失眠者睡前口服佳樂定,安神;伴有胸痛、心悸嚴重癥狀者給予血府逐瘀片,3次/d,1.35g/次。
3.2心理治療 部分患者容易陷入久治不愈的負面情緒,失去治療的自信心,不積極配合治療,不能按時按量的服藥。所以在臨床中藥糾正患者的認知錯誤,增加患者治療的自信心。與患者多溝通,從而針對性的減輕患者的顧慮,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疾病,并且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積極地配合整個治療。
3.3健康教育 由于該病臨床伴有心悸、失眠、胸痛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由此,在臨床中應該給予患者正確的健康教育,向其講解該病的發病機制,使患者深層次認識該病[2]。同時依據健康教育的目的,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天飲食合理、適量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自身進行疏導,進一步促進疾病的康復。
4討論
心血管內科神經癥是臨床中常見的癥狀,由于其少有的器質性癥狀,多數患者通常伴有神經癥狀焦慮、憂郁,在早期診斷中時無特異性臨床表現。我院通過心血管內科和精神科的相結合,并且采用心電圖進行輔助檢查,其誤診率較低。由于該病的治療病程較長,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思想負擔[3]。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多方面,本文作者結合臨床工作經驗出一些幾方面的內容:
4.1由于心血管神經癥患者通常對自己的疾病不是很了解,并且對疾病的各種情況估計較為夸張,從而使事實上病情并非很嚴重或者并未達到心血管神經癥,但是患者處于自己下自己的狀態。針對這種情況,醫生應該幫助患者清楚的認識心血管神經癥,使其走出誤區,減少其精神壓力,進一步緩解患者的病情。在臨床中我們還可以通過為患者營造良好舒適的就醫環境,指導患者建立樂觀的生活態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4.2臨床醫生應該根據心血管神經癥患者的特點,采用一些新興至方法。例如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鼓勵患者參與室外活動,從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這樣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力,對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也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4.3在臨床采用藥物治療時,可以給予對癥治療,此外還可以給予利尿劑、β 受體阻滯劑、雙氫克尿噻、類固醇激素與速尿等藥物,以此緩解患者臨床病癥,減輕患者臨床癥狀[4]。
4.4其中醫生合理的安排患者作息時間也很重要,培養患者有規律的生活作息。這也是對抗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良好的生活作息可以提起患者的精神,而且還可以增加患者對不良刺激的抵抗力。
通過以上對心血管內科神經癥治療的的研究,可以使患者正確的認識心血管神經癥的臨床癥狀,并且在治療過程中結結合心理治療、健康教育以及藥物輔助治療,臨床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
綜上所述,在當前心血管神經癥并發率不斷上升的情況下,更好的治療心血管神經癥已經成為當前醫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我們不能過多的依賴藥物治療,要結合心理治療、健康教育相協作進行治療。本文選取的的復方丹參滴丸可以長效的改善心功能效果,并且臨床不良反應較少,在治療心血管內科神經癥中復方丹參滴丸是一種長期的基礎藥物[5]。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