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了解高職高專院校輔導員應用心理咨詢方法改善輔導員日常工作的狀況,采用敘事研究方法,對S高職高專院校A輔導員的工作生活史進行分析并發現:輔導員能夠積極主動應用心理輔導方法;輔導員對心理輔導方法的掌握程度不足;輔導員應用心理輔導方法遭遇價值沖突。建議加強輔導員心理咨詢技能培訓,改善輔導員的心理輔導知識基礎;合理定位輔導員工作價值取向,兼顧核心價值與價值中立的平衡。
關鍵詞:高職高專;輔導員;心理咨詢方法
自1953年,清華大學設立學生政治輔導員以來,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不僅是高校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是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1]高校輔導員開展日常工作不僅要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還應該采用心理咨詢的方法,促使學生身心、思想品德健康發展。輔導員作為學生心理的輔導者,要掌握心理輔導知識[2]并在“談心”工作中積極應用心理輔導方法,特別是在危機干預中要積極建立危機干預網絡機制[3]。為了進一步探尋輔導員應用心理輔導方法改善日常工作的困境和優化策略,本研究以S高職高專院校A輔導員為個案,對其從事輔導員工作以來的工作和生活史進行質性分析,以敘事研究為主要方法,分析該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應用困境和成效,并為其尋求優化策略。
1個案背景
研究個案A,女性,30歲,教育學碩士研究生,持有二級心理咨詢師證。在S高職高專從事輔導員工作6年,參加過省輔導員技能大賽,未獲獎。A熱愛輔導員工作,喜歡與學生相處,入職以來積極投入工作,工作中有值得回憶的快樂,也有因工作不到位帶來的困惑。
2研究發現
2.1輔導員能夠積極主動應用心理輔導方法
輔導員非常清楚地意識到開展大學生工作需要心理輔導方法,尤其是職前就萌生了這種念頭。誠如A所言,“當初考二級心理咨詢師,就是為了工作需要,為了在工作中應用心理輔導理論和方法。”A入職后,更加意識到心理輔導能力的重要性,這種強烈的沖擊來源一次同事的寢室例行檢查。A說,“我入職的第一年,由于經驗不足,在處理寢室矛盾時,未能顧及學生的心理感受導,差點致矛盾激化,幸虧同事用三言二語化解了糾紛。”此后,她反思同事的處理方式,才意識到這就是心理輔導方法里的積極傾聽和有效共情。
自從A輔導員經歷了寢室矛盾的不愉快后,她開始積極采用心理輔導方法解決學生問題。A說,“自從那次矛盾后,我一般都會先聽學生講完問題,分析利害得失,幫助學生處理問題。”同時,由于輔導員開始從學生的角度理解問題,她的輔導工作也有了不少成就感。A說,“特別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就是幫助一個陷入三角戀的同學,理性認識愛情,利用愛情理論知識,幫助學生區分吸引力法則和愛情的本質。”
2.2輔導員對心理輔導方法的掌握程度不足
輔導員的心理輔導知識呈現碎片化和個人偏好化,較為明顯的特征是隨著輔導員的喜好而有所側重。A說,“我能夠運用的心理輔導方法就是,傾聽、共情,我偏愛愛情心理學,經常閱讀相關書籍。”對于系統的心理輔導的理論流派,輔導員也只能說出幾個心理輔導流派名字,對于真正的內涵和運用卻一片茫然。
輔導員的心理輔導技術呈現單一化,通常擅長認知療法,并且這種認知療法帶有一定的說教味道。A說,“我覺得心理輔導就是改變學生的不良觀念和態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我通常采用認識療法。”實際上,更加符合輔導員工作的“以求助者為中心”的談話技巧、焦點解決技術、合理情緒技術等等并未引起輔導員的重視。
2.3輔導員運用心理輔導方法遭遇價值沖突
輔導員在應用心理輔導方法開展學生工作時,常常帶有明顯的價值導向,并未堅持價值中立原則。誠如A所言,“我覺得心理輔導也好、思想政治教育也好,目的都是讓學生改掉錯誤的思想和認知,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由此可見,A帶有明顯的價值判斷,對于學生心理問題有先入為主的價值判斷。
輔導員在開展工作時有一個有效法寶是樹立“典型”,這個典型有可能是積極向上的,也有可能是消極的。在這個樹典型的過程中,輔導員不經意間暴露了學生的隱私。A說,“我在開展團體輔導時,我會講身邊同學的故事,同學們的悲傷、困境、矛盾,我都會和他們分享,希望大家能從中有所體悟和進步。”另一個問題是,輔導員遭遇反移情體驗。A說,“有一個女生向我詢問過同性戀問題,我為了主動幫助該女生,積極和這個女生互動,但后來總感覺這個女生喜歡上我了,這個事情給我帶來很多困惑,以至于我會主動回避她。”
3對策建議
3.1加強輔導員心理咨詢技能培訓,改善輔導員的心理輔導知識基礎
要改善輔導員的心理輔導知識基礎,提升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需要有效的業務培訓跟進;要提升培訓的效果需要解決好“培訓什么”和“怎么培訓”的問題。就“培訓什么”來看,我們應該明確輔導員只是應用心理輔導方法開展輔導員工作的事實,不要把輔導員當成心理咨詢師,輔導員只是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工作者,面臨的都是學生發展性的一般心理問題。因此,輔導員的培訓應當集中于基于心理輔導技術的“談心談話”、有效的團體輔導、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常見心理問題和心理危機的識別等等內容。就“怎么培訓”來看,在信息技術時代,“線上”和“線下”的培訓模式儼然成為主流。但審視當下以講座、報告等等被動學習模式開展的“線上”和“線下”培訓模式,并未引起輔導員的學習熱情,更未解決輔導員的實際工作難題。要有效開展輔導員的心理輔導知識基礎培訓,必須讓輔導員參與主動學習、直面輔導員面臨的真實困境,以共性知識基礎講解為輔,以個性化的案例報告分析、個案輔導分析、心理輔導經驗交流等等切實有效的方式開展輔導員培訓。
3.2合理定位輔導員工作價值取向,兼顧主流價值與價值中立的平衡
毋庸置疑,輔導員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輔導員需要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政治覺悟,擁有主流的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因此,輔導員日常工作中需要具備顯性的核心價值觀,清楚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大學生應該做的,什么是大學生不可以做的。但是,當輔導員以一定的價值導向開展學生心理輔導工作時,將很難和學生“共情”,直接影響心理輔導的現實效果。因為心理輔導工作需要堅持價值中立的原則,才能有效開展心理輔導工作。為此,輔導員需要明確思政工作和心理輔導工作的價值導向差異問題,在主流價值導向的背景下,適當兼顧價值中立原則。
參考文獻:
[1]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Z].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4號令.2006年7月23日。
[2]陸恒.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3):61-63.
[3]方穎.心理輔導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研究[D].南昌大學,2009.
作者:章夢莎 夏露
相關論文